钱江新城道路绿化
市民广场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使得屋顶绿化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10月24日,有“屋顶绿化的奥运会、建筑绿化的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在杭州隆重举办,本次大会首次落户中国。国家住建部、市主要领导和屋顶绿化界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近2000人出席了大会。钱江新城喜获大会的最高奖项——“世界屋顶绿化最佳示范区金奖”。
如此重量级的世界级奖项为什么选择颁发给钱江新城?这不仅因为杭州这座山水园林城市具有诗画般意境的天然优势,更有钱江新城设计与建设者们十余年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努力。
规划篇:尊重传统,人本和谐
钱江新城在规划建设中强调以特色取胜,除了强调有别于西湖时代,展现“大气、开放、现代”的城市新风格外,钱江新城在规划建设中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
首先是尊重社会发展的传承和文化历史的延续,使西湖、钱塘江和新城和谐统一。在新城与老城、钱塘江与西湖的关系上,钱江新城规划了一条西湖到钱塘江的“城市生态发展轴线”,将“西湖时代”与“钱塘江时代”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既体现了新城建设的要求,也反映城市发展必须继承历史,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采用中轴对称,高楼大厦两翼展开的设计手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轴线对称的理念,也体现了钱塘江时代的大气开放,最终形成了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一心、双轴、两带、八片”的整体空间规划布局。
其次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的规划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钱江新城注重城市建设的“自然化”,尊重杭州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生态条件,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绿地引入城市内部,营造出亲民、近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空间。无论是交通规划、公共空间建设,还是地下空间开发,都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的理念,在保证公共活动连续性的同时,强调人与城市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在这样的规划建设理念指引下,经过十一年的努力,钱江新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在交通规划方面 钱江新城交通规划提倡形成以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出行为主导的交通结构,减少小汽车出行;未来新城公共交通系统承担的出行比例应该在60%-70%,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15%以内。新城范围内规划有6条地铁线路,其中穿越和经过中央商务区的有4条,这些地铁线陆续建成后,新城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模式将成为现实。钱江新城的规划建设者认为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速度和舒适度,为此,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出行,规划了大量的连续性步行系统,而屋顶绿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生态环境方面 钱江新城坚持“环境立城”不动摇,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公园和街头绿地占规划总面积近20%。钱江新城景观系统以沿江景观带和城市中轴线为“T”形景观主轴线,以市民公园为绿心,两翼森林公园、世纪花园为绿肺,形成了“三园五带一走廊”的景观格局,屋顶绿化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钱江新城已形成了绿廊延伸、绿带环绕、环境宜人的景观特色,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在公共空间建设方面 钱江新城的规划建设者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载体,而屋顶绿化也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广义的公共空间包含道路、广场、公园、水域等元素,而钱江新城公共空间最大特色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建设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24小时开放立体步行街系统,涵盖空中连廊、地下通道、下沉广场、地面骑楼等多种类型,是国内最大的公共空间系统之一。公共空间形成的立体步行系统使得中央商务区城市空间变得人性化、舒适便捷,保证了行走在钱江新城的人们5分钟就会有一个兴奋点。此外,钱江新城还在出让地块的街区内部实现了景观设计一体化,保证了不同开发单位之间景观建设的协调性。
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规划总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文化娱乐功能约50万平方米,形成集商业、文化娱乐、交通疏散、停车、人防、市政设施和设备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下空间体系。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层次上,新城地下一层布置由步行系统连接的商业和文化娱乐功能,地下二层、三层乃至地下四、五层布置停车和设备功能,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也使得屋顶绿化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文化建设方面 钱江新城在规划上尊重老城区“精致和谐”的传统并开拓创新,在“精致和谐”的基础上追求“大气开放”,形成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在建筑上,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以独一无二的建筑造型,形成独特的“日月同辉”城市景观,并体现了阴阳、凹凸、共生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市民中心以“天圆地方、广宇六合”为立意,与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构成了“天地日月共宇宙”的布局,也共同形成了钱江新城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此外,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规划馆、市博物院落户钱江新城以及漂流书亭、楼宇书吧的设立都为钱江新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