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里的善念与欢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1-07 15:15   

↑《杭州的腊八节风俗》 杭州市方志馆

岁将暮,粥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今天腊八,浙江人又喝上了那碗在兹念兹的腊八粥。

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仪式感,一碗绵密浓稠的腊八粥当然不可或缺。

不过,比起北方人从进腊月就开始收集杂粮,连夜自制腊八粥,浙江人更愿意在腊八节当天,起早摸黑走出家门,顶着严寒排长队,领一份来自寺庙、药堂的“福寿粥”“养生粥”。

许多外地人对这种现象表示费解,在如今这个物质充裕的年代,一碗粥所能提供的实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但于土生土长的浙江人而言,一碗腊八粥,不只是春节的序曲、年味的前奏,更是持续千年的向善之风,是寒冬腊月里的温暖接力,是施者的福缘和受者的欢喜、感念。

南宋遗民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当时都城临安制作腊八粥的原料:“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如今,浙江各地的腊八粥,因着物产不同,用料也有所区别。

杭州流行以糯米、桂圆肉、百合、胡桃仁、红枣等为主要原料。煮粥时需用文火慢慢熬至黏稠,取其“粘连”谐音,寓意“连年丰收”。

在湖州,腊八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打底,再加入赤豆、黄豆、红枣、红薯、芋艿、菱角、青菜等,因看上去杂七杂八,所以也叫“邋遢粥”。

靠海吃海的宁波,腊八粥也主打海鲜味。腊月初七晚上用鱼骨熬汤,再将米和鱼肉放到鱼骨汤中烹制,等到腊八早上开锅,撒上一把葱花,香气四溢。

普通人家的腊八粥追求口感香甜柔糯、寓意吉祥和美,寺庙则从食材、仪式、烹调方式上凸显心意。

在杭州,灵隐寺的腊八粥可谓有口皆碑,光用料,就有12种之多,包括花生、红豆、莲子、桂圆、红枣、蜜枣、芸豆、白果、糯米、大米、桂花、白砂糖。

除桂花和白砂糖外,其他食材都需提前一个月,经过上千名云林志工(灵隐寺义工团体)的精心挑选、洗净、晾干,才能入锅。

腊月初一,寺院里便准时开锅煮起了腊八粥,数口蒸汽大锅,24小时不间断,从腊月初一凌晨开始熬,一直到腊月初八中午才结束。

熬制程序启动之前,法师们还要举行开煮洒净仪式,并且将第一碗粥供奉于佛殿。整个煮制过程中,始终有寺院僧人守候在现场,确保每一碗粥的十足品质。

寺庙之外,药堂的腊八粥也颇受浙江人追捧。

1878年的腊八节,胡庆余堂的创始人胡雪岩就曾向杭州人奉粥祈福。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浙江人开始有了吃药房腊八粥的习惯。

胡庆余堂的腊八粥配方除了基础的五谷杂粮之外,还加入了人参、枸杞、陈皮、桂圆、红枣等药食同源的药材。每年一万多份的腊八粥都由胡庆余堂药膳馆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精心熬制。

近年来,胡庆余堂将腊八节奉为内部感恩日,许多员工在腊八节前后都会自愿加入到熬制、分派腊八粥的队伍中,虔诚付出,祈福迎新。

正是这一碗碗众缘和合、蕴福滋补的腊八粥,吸引着浙江人在腊八节的数九严寒里,汇成一条条百米长龙,形成一道道浙江特色的腊八风景线。

1月7日凌晨六点,杭城实时气温显示只有5℃,天还是“墨墨黑”的,但河坊街上方回春堂的爱心派粥现场已经排起了几十米的两排长队。(都市快报)

腊八节吃粥这一传统,与佛教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

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

后来,为了回报和感恩信众与施主们的供养,僧人们开始在腊八这一天向信施者赠送腊八粥,共沐佛恩。

浙江被誉为“东南佛国”,祖庭众多,古刹林立,腊八节的氛围尤为浓厚。每年腊八节这天,大小寺庙会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

北宋苏东坡任杭知州时,曾在《留题灵隐寺方丈》一诗中,用“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哺”来描写灵隐腊八节的空前盛况。

南宋时,绍兴人陆游腊八节身体欠佳,受邻里馈赠佛粥,心下一暖,提笔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清末民国期间,各地军阀割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相互攻伐,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浙江佛寺的僧人和信众本着慈悲的精神,尽其所能救济贫人。

每年临近腊八节,寺里的方丈就会带着全寺的僧众,披上大红袈裟,手捧钵盂,沿街乞食化缘,把得到的东西拿回庙里,再和以红枣、栗子、果仁等物煮成腊八粥,在寺庙前设立施粥点,散济给贫苦老百姓。

从感恩信众的“佛粥”,到接济百姓的“救命粥”,浙江的腊八粥,历经岁月洗礼,依旧不改善意绵绵的仁慈本味。

20世纪,腊八节习俗在浙江曾因种种原因,日渐式微。

2008年,灵隐寺率先继承传统,重新恢复腊八施粥活动,施粥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拓展。

到目前为止,灵隐寺已经连续18年开展腊八施粥活动,派送的数量从开始的10万份,增加到如今的30多万份。

公益发送灵隐寺腊八粥的邮政车

一年年下来,灵隐寺施粥的数量,始终稳居全国首位。多年的坚持,也唤醒了民众的腊八记忆。在灵隐寺的倡导下,腊八节文化于杭城逐年兴盛,并渐渐风靡整个浙江。

湖州铁佛寺连续14年在腊八这天举办“香飘湖城·温暖万家”的派粥祈福活动。一碗温暖香甜的铁佛寺腊八粥,逐渐成为湖州人心心念念的第一道年味。

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组织数百名志愿者走进社区、乡镇、养老院,把连夜熬制的浓浓腊八粥送到市民手中,多年来暖意和爱意从未间断。

在绍兴钱清街道,有一位名叫孔月芹的餐饮企业老板娘,每年腊八节,她和店里的员工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温暖约定”,那就是为周边的环卫工人、老年人等群体送上一碗腊八粥。

为着这个“约定”,她们一熬就是一万多份,一干就是十余年。

每逢腊八节,台州济公故居景区都异常热闹,从2013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两岸同胞共同参加的大型祈福施粥活动。

台胞来天台施粥,总要精挑细选圆形的食材,寓意“圆圆满满”;选用十种原料,寓意“十全十美”;加糖做成甜食,寓意“甜甜蜜蜜”。

这里的每一份腊八粥,都是一份“和合粥”,传递的都是中华和合文化,体现的是中华儿女之间的骨肉相亲、血脉相连。

浙江的腊八粥,犹如一场冬日暖流,它自寺庙、药堂、医院、景区、企业、公益组织……中形成,经过成千上万的僧人、工作人员、志愿者温热的手心,带着赤诚与善意,流向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环卫站、快递站……也流进了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今天,你喝腊八粥了吗?你的腊八粥又来自哪里呢?

欢迎在杭州网论坛留言分享!

▼延伸阅读▼

腊八节,杭州人的“感恩节”

(原标题:一碗粥里的善念与欢喜)
来源:浙江文旅政务  作者:浙文旅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