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那位在石头缝里种活200多亩毛豆的钱塘大姐“走”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21 12:46   

近日,一则噩耗突然传遍围垦大地,那位在石头地里种出毛豆的钱塘大姐施秋琴,意外离世,永久地长眠于她热爱的这片土地。

她是稻田里的坚守者

也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施秋琴是远近闻名的农技、农机专家和种粮大户,与她熟识的人都唤她一声“施大姐”。她曾带领义蓬街道新益村及兄弟村农民从亩产800斤提升到亩产1400斤,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

从种梨大户变身种粮大户

2001年,施秋琴在钱塘江边临江第一农垦场承包了400亩梨园。钱塘江围垦出来的土地,是流沙泥盐碱地,没有多少肥力,为了改善梨种,她给所有梨树高位嫁接了四五个品种,还尝试做起循环农业。树下放鸡,河里养鱼,鸡粪肥地,淤泥养梨。

2009年,施秋琴随政府组织的参观团到国外学习。在看到全自动化插秧技术后,她决定开始种粮。施秋琴租来拖拉机,与工人一起平整土地,高地弄低,低洼填高,土层厚度不够的,再改造达到标准;在小河边架上抽水机,白天进水,晚上排水,用水将害虫消灭;用有机肥,用鸡粪、鱼塘里的淤泥和秸秆肥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她手上的土地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产增收 。

创造奇迹:在石头缝里种活200亩毛豆!

2021年,为了不让土地荒芜,施秋琴尝试在石头地里种毛豆。江东片区核心区附近有一片2000多亩的荒地,这里以前是河庄街道的民主村,整村拆迁后曾空置了一段时间。看到后,骨子里那股“农民的倔强”让她选择在这里“拓荒”。在夏天杭州最热的时候,施秋琴种下了毛豆籽,她几乎每天都要到毛豆地走一圈才放心。荒地翻整出来的土地,很容易长杂草,在毛豆刚出苗的时候,施秋琴常常在毛豆地里拔杂草到深夜。“承包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投进去几百万元了,但是,哪怕是亏,我也要种。我看不得土地荒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的耕耘下,曾经的荒地种上了绿油油的水稻、包心菜和毛豆。

2022年10月底,性格爽朗的施大姐欣然接受采访,并与记者相约在她日常工作之地。采访途中,记者拍下了多张施大姐的照片。走进施大姐精心呵护的稻田里,这里虽有各种石头砖块,但农作物却生长得极为茂盛。

在稻田深处,顶着烈日、头戴草帽、身着工装的义蓬新农人施秋琴,右手拿着稻穗放在左手掌上比画着。她满脸喜悦地说:“你知道这株稻穗上结着多少颗稻子吗?我觉得有500多颗呢,不信你来数一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估计这片稻田每亩能产1500斤到1600斤。”

多年来对农技的熟稔,让施秋琴练就了一身目测稻穗产量的“绝技”。为了观察稻子的生长情况,施秋琴会定期巡田,有时忘带量尺,便直接用手掌测量。无须借助工具,她就能轻松知晓水稻的长势并预估产量。

为何这片石头地能种出如此高产的粮食呢?干了20多年农业的施秋琴却十分谦逊。她说道:“种田,不勤快可不行,不懂科学更是万万不行。轮作休耕可以养肥土地,购置机械能够提高效率,还得买最好的种子,好种子才能长出好谷子。种子浸泡47小时,在发芽机里放15小时,统一播撒在育秧盘上,再一盘一盘码好,叠到苗场上,等上一周,然后把苗移到田里……这些‘工艺’一步都不能差,这是我研读各种农书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来的技巧。”

“千亩农田并非一蹴而就。要以科学为引领,肯付出时间和汗水,才能种好农作物。”就这样,施秋琴将荒地整理成了一块块农田。大块的土地她种上水稻,小一点的就种包心菜。施秋琴略带羞涩地说:“一年365天,我大概有360天都在地里。如果你们找不到我,就去地里找,准能找到。有时候区里通知开会,我常常穿着工装就去了,鞋子上沾着泥,还开着我的‘工具车’。”

施秋琴的“工具车”与传统农人的工具车不同。从外观上看确是一辆汽车,但后备箱里装着铁锹、稻子、肥料、农书等。施大姐不仅是新农人,还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常常需要在农田与会议室之间奔波。“我是一个农民,种粮食是天性也是使命,就想着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更多中国粮。”她说。

从一人致富带动村民共富

施秋琴不仅自己种粮,还带动周围几十户人家一起机械化科学种粮,几年累计数万亩。同村的老陈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看到施秋琴机械化种粮种得风生水起,他很是心动,但苦于没有机械,不敢种粮。施秋琴跟他说:“你放心,跟着我种,保证你一粒稻谷子进去,一捧稻谷子出来。”

老陈把买来的稻种交给施秋琴,施秋琴育好秧苗,把插秧机开到老陈的田里插了秧。几个月后,机器又开进老陈的地里,割了稻。运稻谷,烘稻谷,卖稻谷。老陈轻轻松松,存折上的数字却在升高。

为农发声,留下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20多年农业领域的耕耘,让朴实的施秋琴积蓄了更多致力农业发展、为农民发声的情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施秋琴曾经说过。围绕“三农”问题,这些年来,施秋琴提交过不少与农业转型升级、智慧发展有关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办理。

在施秋琴提出的《关于对抛荒地范围内废弃管线整治的建议》《关于要求调优钱塘区围垦范围填塘土地半成品工程建设的建议》等建议中,呼吁区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土地优化利用政策,以临时托管和调优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她的呼吁有力地推动了辖区抛荒土地的开发利用进程。在钱塘区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施秋琴留下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通宵劳作时,施秋琴拍下的照片。来源:施秋琴的朋友圈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不经意间停止了转动。施秋琴,这位一心扑在土地上的新农人永远地离开了她精耕细作的这片土地,但她的身影,却仿佛依旧活跃在那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施秋琴的灵堂门口。潮新闻 谢春晖 摄

她留下的每一寸被精心耕耘过的土地,都诉说着她的执着与热爱;那曾经丰收的稻田,依然摇曳着她的梦想与期盼。她对农业的热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她的坚韧与奉献,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

虽然施秋琴已离去,但她的故事将在岁月中流传,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为了满仓的粮食,为了美丽的乡村,继续奋斗,永不言弃。

(原标题:痛别!那位在石头缝里种活200多亩毛豆的钱塘大姐“走”了)
来源:钱塘发布  作者:钱塘区农业农村局、义蓬街道、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