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空椅子,也许是一个人刚刚离开,也许是等待另一个人的到来。
2024年1月9日,西湖大学学术环,偌大的玻璃幕墙拼合出连续的环形视角。学术环三楼的一把长椅,安装上了一块金属铭牌,上面刻有两个人的名字:郭廷翘、韩淑春。
铭牌落成后,有一对姐妹也赶来。在这连绵的学术长廊上,姐妹两人伫立良久,眺望着学术会堂,看着那白色的建筑流动出旋律。
清明时节,这是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
西湖蜜月
1960年代,一对新人在西湖边留下了一张蜜月照片。女生短发清秀,男生目光望向远处。夏日初至,杨柳依依,他们将外套挂在手臂上,两人的衬衣干净而挺括。
这对新人,就是郭廷翘和韩淑春。文章开头的那对姐妹,就是后来他们的女儿。女儿们回忆说,这张黑白照片,是父母一生最珍爱的一张照片。
2009年,母亲韩淑春因癌症走了,2023年,父亲郭廷翘也走了。临终前,郭廷翘老先生留下遗愿,要将自己与妻子的部分积蓄捐赠给西湖大学,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郭廷翘和韩淑春,就用这样的方式,又在西湖重逢——这场西湖蜜月有点漫长。
学术环上的一张座椅由郭廷翘与韩淑春捐赠冠名
郭廷翘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的一个富商家里,在他12岁那年,家里横遭变故,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反革命家属。但唯有对科学的热爱,成为他昏暗生活中的一束光。
1961年大学毕业后,郭廷翘来到哈尔滨,在一所高校任职,独自完成了准备教材、组建实验室等工作,并与同事们一起四处调研,编写教材。在艰难的实验条件下,仍然完成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工作中的郭廷翘
韩淑春是东北人,由于家里长辈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理念,韩淑春的求学之路是从旁听开始的,和同乡共用一套行李,才完成高中学业,也才得以走进了大学校园。韩淑春以她突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国企化工厂的车间主任,她负责的车间成为哈尔滨轻工化学总厂的第一创收单位。
女儿们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张书桌,是两张写字台拼起来的,放学后,她们会在书桌上趴着做作业,父母就坐在桌前看看书,有时候低声讨论些什么。
韩淑春伏案阅读
在实验成果向中试推进、向企业推广的过程中,父亲的工科短板就显露出来。恰恰母亲是化工专业的,丰富的生产一线的知识和经验,给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在两个女儿的印象里,“他们的爱情中充满了尊重,欣赏和互助。”
退休后,两人仍然为喜爱的专业忙碌着,先后受聘于多家中、外资企业做顾问,自己开公司,理工结合,在科研的路上并肩同行,一生从未离开热爱的科研工作。
家的魔法
郭廷翘和韩淑春也用化学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
姐姐记得,那时实验室的条件还不完善,每次父亲回到家,身上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有时候臭,有时候香。爸爸会告诉自己,是化学的味道,酯类是香的,吡啶是臭的,那时候,她总是希望爸爸回来,身上能多带点儿“酯味儿”。
在妹妹的记忆里,夏天解暑的冰棍,妈妈在家就能做,用香精调味,有苹果味的、桃子味的、牛奶味的……比外面买的还好吃。家里用的肥皂、喝的饮料常常也是母亲自己做的。母亲研发的一款 “五味子”饮料,还曾经在哈尔滨风靡多时。
郭廷翘、韩淑春与两个女儿
姐妹俩从小耳濡目染,科学是神奇的事情,也是辛苦的事业。经常到了晚饭时间,父亲因为在做实验而不能按时回家,有时候打电话说5分钟回家,可能5个小时后,都还在实验室里。
父亲所有的假期时间,大多是在实验室中忙碌,姐妹俩儿时的假期,也多是在父亲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中度过的。
就是在这样的童年之中,姐妹俩从未感到化学是危险的。走进实验室,闻到实验室里乙醚的味道,从来都不觉得刺鼻,只觉得亲切。
郭廷翘与韩淑春
父亲走后,姐姐仍常常念叨,父亲骑着自行车送自己上学的画面:
“下雨天,毛毛雨落下来,父亲会掏出手帕,把四个角扎起来,做成一个小帽子,戴在我的头上。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尽自己的所能为我们姐妹撑起一把把伞。”
重逢之地
2018年,西湖大学获批成立不久,一直关注时事的郭廷翘就注意到了这则新闻,并向“西湖大学青年人才奖励计划”捐赠了1000元。
在捐赠留言中,他化名“士羽”写道:
“科技工作50多年
看到西湖大学
似看到祖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希望
贡献微薄之力助之。”
对基础科学研究,郭廷翘深爱了一辈子,也深深体会到这条路的艰辛和魅力,他将对祖国的科技创新和崛起的心愿,放在了这所崭新的大学身上。
郭廷翘、韩淑春获得的部分荣誉
去年,郭廷翘老先生弥留之际,叮嘱两个女儿要帮自己捐助西湖大学。
两个女儿难以忘记,病床上的父亲戴着呼吸机,没办法说话,动作也已经很吃力了,用手一笔一划写下:“请帮我捐赠西湖大学”。
“(父亲)跟我们重复了好多次,因为写得怕我们看不清楚,让我们读给他确定了之后他才放心。”姐姐说。
2024年春节后,姐妹俩带着她们的丈夫、孩子,一家人来到西湖大学,带了母亲最爱的百合花,在父母冠名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又蹲下,摸了摸刻着父母名字的铭牌。百合花轻轻靠在长椅边,像极了这对依靠一生的科研伉俪。那一瞬间,姐姐说,“感觉像在拥抱他们”。
学术环里,学生们坐在这些捐赠人冠名的椅子上,有时候讨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拿着电脑坐在椅子上工作。妹妹说:“就好像父母的生命,在这些专注科研的青年学子身上延续,也许有一些灵感,说不定是坐在他们的座椅上迸发出来的呢 。”
这一刻,郭廷翘和韩淑春重逢了。
这一刻,姐妹俩和父母重逢了。
这一刻,不同梦想和希望在重逢。
在这重逢之地,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西湖大学坐席冠名捐赠计划
学术会堂
为了让更多“西湖家人”参与到西湖大学建设发展中,在校园内留下自己的印记,西湖大学坐席冠名捐赠计划已启动,首期开放学术会堂、学术环长廊、学院讲堂等场所。
学术环长廊
学院讲堂
这座校园里的每一张椅子,都可能会刻有一个名字,向你诉说一段过往、一种期待、一份纪念。
一个人、夫妻俩、一家三口、全班同学……都可以在这座校园里某张座椅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除专属冠名和捐赠证书外,捐赠人还可享受优先预约进校参观,受邀参加西湖大学、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的演出、讲座等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