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聚焦:嵌入式体育场地背后的“加减乘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0-20 16:30   

↑杭州网王川摄

随着嵌入式体育场地项目的深入,如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盘活城市健身“金角银边”,《民意》栏目记者走进杭城嵌入式体育场地,探索背后的多元化运营模式。

01

“低免结合”的背后运维 

“过去,这里无球可打,现在我们几个球友相约打球,总是可以‘3打3’或者‘4打4’,有伴多了。”住在附近的仁先生是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的“铁粉”。

原先这里是京杭大运河东岸的河边绿化带,现在变成了一个智慧球场,一共包含4片标准篮球半场、4张乒乓球台和50平方米的健身区域。说智慧,是因为这个球场的智能灯光会根据光线的亮度自动调节。哪怕是白天,只要光线比较暗,场地灯光就会打开。除了智能灯光,球场还有智能门禁、环境传感器、数据大屏、智能零售等智能设备。数据大屏上,进场人数、气温、空气湿度、光线亮度等数据项目一目了然。“在晚上,想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灯光是首先被制约的因素,晚上的灯光太昏暗,这对爱打球的人士来说,体验感总是不太好。”在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负责人汪磊看来,理想中的球场,灯光首先是明亮的。“我们接手球场的运营管理后,就进行了智慧化升级改造。”

▲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

打开“柒号球场”小程序,选择球场后,会员可以智能开锁进入球场。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采取“低免结合”的方式,每天16点之前,场地免费向市民开放;16点后,单次价格15元,月卡49元。汪磊说:“借助数字化系统,我们的球场实现了无人值守的低廉运营。我们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场地和智能化设备的维护。”

汪磊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体育+科技”的公司,目前,公司已为全国近2000家运动场馆提供数智化运营方案。“作为千岛湖人,我回来创业是因为杭州的体育政策好,加上亚运会的举办,杭州的体育氛围会越来越好。”最近让汪磊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社区的一位居民送来了一面锦旗,感谢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球场。这也让我们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从某个角度看,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的成功,也代表着政府和第三方探索的运营模式获得了认可。

结合数字化系统,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找到了市场和公益的结合点。像这样的智慧球场,目前由汪磊团队运营的还有东城文体公园、景芳柒号共富球场、春华公园场等10多家嵌入式体育场地,均采取“低免结合”的运营模式。“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希望与政府在体育衍生、赛事等领域有更深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这种嵌入式体育场地的杭州模式更好地输出到全国。”

02

空间运营释放“体育+”能量

不同于艮山共富球场,印象城硬核公园在运营上走出了另一种模式。

位于杭州西湖区古墩路的印象城顶楼的硬核公园,由杭州硬和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改造商场屋顶而来,包括五片篮球场和三片网球场。场馆自建成以来,累计接待锻炼人数超80000人次,公益时段人数超2000人次,使用“老兵码”全天免费锻炼的固定退役军人近50名,每周固定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超300人。

“比起体育场的运营商,我们更愿意定义自己是空间运营商。”硬核公园运营端口负责人徐丹介绍说,除了开展日常的篮球运动、健身运动外,硬核公园还通过将体育装备售卖融入日常运营中、举办不同类型的赛事活动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比如,在硬核公园小程序的“硬货商城”中,用户可以实现“在家找馆、在家购物”的体验。“未来,我们计划引入太极、武术、广场舞、瑜伽等更多种类的健身活动,力争成为区域范围内的‘便民小型运动综合场所’,实现运动项目对各年龄层的全覆盖,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为发展群众体育服务。”

在杭州篮球公园打球,则是另一番火热的景象。这里,头顶上是车水马龙的高架,脚下是专业的体育场地。作为国内目前面积最大、功能多样的桥下篮球公园,杭州篮球公园由桥下空间改造,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包含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气排球场等多片嵌入式体育场地以及一片滑轮区和1590平方米塑胶健身跑道等体育设施。此外,场地还实行“7×24”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装有50多个监控,可实时查看情况。杭州路桥集团篮球公园运营负责人汪天福介绍说:“市民不仅可以打球,还可以在这里休息、阅读、喝水、充电。”从2022年10月开放到现在,杭州篮球公园累计运动人数超过11万人次,停车入园达40000余辆,也成了一处热门的桥下健身打卡地。

▲杭州篮球公园

“场馆坚持公益普及惠民运作理念,对散客不实施收费政策,目前仅对俱乐部、公司进行了预约包场收费。”汪天福坦言,篮球公园的日常运营由市路桥集团负责,安排8人管理团队分为两班制运行,从上半年度财务数据情况看,篮球公园的支出成本远大于营业收入,“现在谈不上正式运营,我们主要是围绕卫生绿化、安全、场地管理、接待等工作进行管理,后期会有收费的考虑,收费后会打通多种渠道来运营,希望篮球公园能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03

业态融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以往,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作为公共服务供给项目,以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等方式为主,但现在,杭州在突破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政府兜底的常态化模式上有了更多的创新。

“在杭州,嵌入式场地主要分为公建公营、公建民营和民建民营三种。”在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看来,“从体育建设用地的属性来看,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和印象城硬核公园都是民建民营,由第三方来运营球场,但在具体的分类还是不同。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的地是社区用地,而印象城硬核公园则是商业用地。”而从更深的模式探究,杭州的嵌入式体育场地既注重给场地安上一颗智慧的“大脑”,从数智化的角度降低运营成本,也注重维护用户的需求,有效地将体育空间、体育消费、体育赛事和体育营销串联起来。

公建公营的模式,基本都以免费开放为主,大多嵌入式体育场地是政府性资金投入,建成后移交给街道社区管理。免费有免费的可贵,但也会因为资金的运营导致缺乏管理,带来设施老旧、场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像杭州篮球公园这样,在公益普惠的基础框架下,由国企作为第三方力量对“面积之最”嵌入式体育场地进行运营,可以想象未来将会释放更多的活力。

▲临安区锦北街道五柳社区的屋顶球场 李忠/摄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在杭州,嵌入式体育场地由政府建设后,交由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的场地也越来越多。比如萧山的宁聚足球公园。建成后,宁围街道围街道城建办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由杭州华丰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机构在公园内设教学点,每周开设训练课,吸引近200名区内少年常年参加足球训练。“宁聚足球公园的运营遵循普惠、公益的原则。”宁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场地每年定期开展校园足球免费普及课、培训课等活动,还吸引了萧山区业余足球甲级联赛等众多高水平足球赛事落户。

↑杭州网王川摄

杭州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如何走得更远?“从现实层面上看,嵌入式体育场地项目的建设会面临着缺少建设资金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后续他们也会参与到相关场地的运营与维护工作中。”市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各类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350片,共113.1万平方米。“无论是运营的何种模式,都体现了嵌入式体育场地公益性、公共性、开放性的原则,也是杭州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体育的结果。”

作者:王幸芳,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3年第19期。

来源:杭州杂志(ID:hangzhouweekly)  作者:王幸芳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