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杭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9-13 15:01   

“薪火”相传。9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开始了传递之路。

1990年9月4日,北京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段举行

33年前,北京“亚运之光”火炬在杭州掀起了全民追随的“现象级”热潮。33年后,杭州亚运会火炬,自远古的良渚而来,伴西湖的风雅而行,并通过数字火炬手而往,打破时空限制。

这簇火苗,点燃了越来越多人对亚运盛会的向往。记者前往杭州实地采访,看薪火“传”杭城。

这簇火焰,采自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火炬传递的前一天,踏上大莫角山,眼前已不见3个月前亚运火种采集的场景,但这段记忆,却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

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采集

陈秀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遗址公园担任亚运志愿者。公园观光车上,她打开手机分享自己和火种采火装置的合影,这是她作为志愿者的“高光时刻”。“装置中心是一面凹面镜,外圈采用良渚玉璧造型,采火使者将采火棒伸向采火装置,然后点燃采火棒……”陈秀娟如数家珍。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史的“圣地”,这座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古城揭示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工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如何通过亚运会,让更多人走近良渚文化?在火种采集之前,一场8分钟的情景舞蹈音画《良渚之光》,带领人们沉浸式进入良渚时间——悠扬而神秘的音乐旋律,身着远古服饰的舞者,缓缓向大莫角山高地汇聚、起舞,稻作文明、玉器文明、兴修水利、营造房屋、刻画符号五大特征,具象化为各种劳动生活场景,在世界面前演绎……向世界传递上一张文化底蕴深厚的良渚古城名片。

采火当晚,良渚遗址管委会发布了一则预告:次日起,《良渚之光》公众版将连续3天在大莫角山演出,市民游客还有机会与身着良渚先民服饰的舞者合影,并打卡采火装置。

“其实有个彩蛋,火种采集当天下午,原班人马复刻的《良渚之光》,向公众开放表演。”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道亮介绍,从上午的采火仪式结束,到下午的表演开始前,中间只有2小时的准备时间,但各方都希望尽可能早地向公众展示盛况:“当时,我们自己也没把握,重新布置现场需要多长时间。团队简单休整,下午就开始演出,这对当天在大莫角山的人,那真是一场惊喜。”

《良渚之光》演出场地

重访演出场地,位于遗址公园的宫殿区面积不大,走上一圈,仅需二三分钟,但却是整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最高处,海拔高度约18米。这座土筑金字塔,是曾经良渚先民在古城最重要的人工堆筑台地,拥有独特的地位。在陈秀娟的手机中,保留着与演出团队合影的照片:“无论是亚运采火,还是良渚文化,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有机会感受,是一件很好的事。”

9月8日上午6时,西湖湖畔的杭州涌金公园广场,作为亚运火炬传递仪式的起点,已是人潮涌动。火炬传递的路线,是一条经典的沿西湖游览路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常是穿过南山路、湖滨路,径直走近西湖,感受这处世界文化景观所蕴含的江南风韵。而此刻,人们的目光汇聚在一条空旷的道路之上。

虽未开跑,但现场气氛已被点燃。在南山路西湖大道路口偶遇朱阿姨时,她正向安保人员询问第5棒亚运火炬手的传递位置。第5棒火炬手,是她的女儿朱锦尔。

朱阿姨(白衣红裤者)准备记录下女儿传递火炬的身影

4岁多开始学棋,第二年起就拿到诸多赛事冠军,朱锦尔在国际象棋界已小有名气。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她经常在上海和杭州两地跑,这些天正为杭州亚运会做最后的封闭特训。参加这次火炬传递,也向队里请了假。

“已经很久没见到她啦,这次只能在边上看看。”虽然带着些遗憾,但想到能在火炬传递现场见到女儿,朱阿姨难掩激动。从嘉兴家里出发,即便搭了最早一班火车,朱阿姨到达火炬传递现场也过了7时,这时道路两侧的“人墙”已经围起了二三层。作为家庭代表,她盼着记录下女儿传递火炬的身影,带回去和家人分享。“没想到,这么多人这么早就来看火炬传递。”朱阿姨面露着急,聊了没几句就表示歉意,转身去寻找一处“人墙”看着不太厚的位置。

第五棒火炬手朱锦尔正在传递火炬

和朱阿姨一样,不少市民游客在人群中寻找着最佳位置,但更多人则选择站定一处,踮着脚尖,侧耳聆听不远处涌金公园主仪式的进展,等待着火炬传递的启动。

今年70多岁的林奶奶,家住杭州丁桥,从家乘地铁到南山路,要花上1个多小时。由于来得早,她守在挨着围栏的“摇滚区”位置。在和朋友的聊天间隙,隔壁年轻人手上挥舞的亚运小旗子以及脸上的国旗印花,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些是街道统一发放的,早知道我也准备准备,等火炬手经过的时候,朝他们摆一摆、助助威,多热闹啊。”

众人等待火炬传递的到来

9时7分,火炬传递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欢呼声从涌金公园逐渐涌来,如浪潮一般,由远及近。当火炬手经过眼前,无论是朱阿姨、林奶奶,还是身处于这一瞬间的人们,已然忘却了之前的种种遗憾,目不转睛地看向面前的火炬传递者,看向他们手上的那支火炬。

一上午的等待,在此刻得到了满足。

大家纷纷用手机拍摄留念

亚运会的风,将火炬的热度吹向了每一个角落。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累计已超9697万人。

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

自6月15日开启以来,亚运线上火炬传递活动经历了第一阶段“南亚 中亚”线、第二阶段“西亚 东亚 东南亚”线以及第三阶段“亚运在中国”,进入了“火炬接力”新阶段,开启江南空间。

只需轻轻挥动手机,你就能跑进极具江南风韵的“水墨画”,传递手上的数字火炬。全球网民均可参与,接棒的数字火炬手可能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接力后,还能与其他数字火炬手完成创意数字合影。在杭州亚运会,这种线上火炬接力传递的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将亚运之火传递给了远方的人。

线上,火炬传递仍在继续。线下,观看完火炬传递的市民游客陆续分散,热切地交流起刚才看到的盛况。扛着“长枪短炮”的“老法师”正在逐张挑选照片,准备上班的白领奔向附近的龙翔桥地铁站,游客拎着新买的杭州特产,袋子上插着的亚运会小旗子,成为一道别致的点缀。

游客购买杭州特产

不远处,西湖景区旁的杭州老字号知味观里,多在年轻人聚集处见到的应援棒,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轻放在桌上,就着地道的虾肉小笼,不时有几句杭州话飘出餐桌,聊的是亚运会热门项目的门票,还有33年前的那段杭州往事——当北京“亚运之光”火炬进入杭州,武林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火炬交接仪式不得不推迟22分钟”。

知味观内大家讨论着上午的火炬传递

此刻,意犹未尽的人们围坐一圈,追踪手机里的直播。屏幕上,火炬传递首日的终点站平湖秋月,仍旧人声鼎沸。

这簇亚运的火,点燃了杭州这座城。

▼相关阅读▼

良渚采集的亚运火种,将照亮什么?

韩美林再赴良渚完善提升《良月流晖》雕塑

图说:薪火相传 这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的热情

来源:新民晚报长三角工作室,微信号:沪苏浙皖(ID:husuzhewan)  作者:吕倩雯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