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中领略杭城宋韵之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7-25 11:32   

作者:司马一民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简介:《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是杭州历史文化中有关苏东坡诗词解读的普及读本。苏东坡的生平和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诗词,千百年来已有众多研究成果,《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独辟蹊径,通过深入解读苏东坡写的与杭州相关的诗词,挖掘了诗词背后的宋韵故事,展示了苏东坡在杭州丰富多彩的人生阶段。

他是一个老杭州人,醉心诗词数年,走遍杭城山山水水,将杭城诗词背后的故事落笔成篇。他是一个“诗痴”,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带领我们走进白居易、苏轼的世界。让我们跟随司马一民,走进他笔下的诗词杭州。

您近日出版新书《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这本书与您之前创作的《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是一套合集,可以作为城市礼品赠予外国来宾。可以浅谈一下创作这两本书时的初衷和心路历程吗?

作为一个老杭州人,我生于斯长于斯,一直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由于我平时爱好读古诗词,在研究中发现白居易与苏轼这两任“杭州市长”与杭州渊源颇深,在杭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背后的故事非常值得一写。于是我从解读人物的角度出发,提笔创作。我特意将“与君约略说杭州”和“前生我已到杭州”这两句分别摘自白居易和苏轼的诗句作为书名。

其中,白居易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提高杭州知名度的作用。他在杭州任刺史的三年里,为杭州写过几十首诗词,如广为人知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些诗词让杭州美名远扬,古今中外不少人因此到访杭州。可以说,正是因为白居易的宣传,杭州从唐朝起开始被世人所熟知。我们读“在杭州圆了少年梦”可以了解白居易与杭州的渊源,读“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可以了解白堤的来龙去脉,读“与元稹隔着钱塘江‘斗诗’”可以了解两位诗友的情感,读“杭州官衙探秘”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场情形,读“给杭州的‘检讨书’”可以了解白居易的官品人品……细细品味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不一样的一面。《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这本书最早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的,当时正值疫情,许多人只能网上购书,仍被热销。大家对这本书的喜爱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所以我后面就开始创作《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这本书。

苏轼是“宋韵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两度在杭州为官,这里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杭州文化也因他的诗词而更为动人。无论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的爱民如子,还是“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的不拘小节、与民同乐;抑或是“往来置邮筒”的雅兴、“东坡肉”的传说,他的诗词都随历史积淀成为诗人在杭州的文化形象,也成为杭州独特的文化标签。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苏轼雕像

为了把诗词里的故事挖掘出来,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我边写边进行历史考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诉说这段历史。书里的许多插图都是我专程去现场拍摄的,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希望这两套书能带大家认识不一样的白居易和苏轼,从他们的诗词中爱上杭州。

在《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里,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吗?

苏东坡不仅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也是一个政绩卓著的为官者,深受百姓爱戴。苏东坡很热爱生活,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分契合。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述苏东坡,我以为“苏东坡就是宋韵”这句话非常贴切。

我通过深入解读苏东坡写的与杭州相关的诗词,展示了苏东坡在杭州丰富多彩的岁月。你可以从书中的《脚步轻快走新登》《田间竹林访於潜》中了解苏东坡为官的日常情形,从《携手走过归隐桥》《望湖楼下水如天》等篇中了解苏东坡与师友的情谊,从《隔空对诗林和靖》《婉约诗词存珍爱》等篇中了解苏东坡的真性情,从《何时有诗说苏堤》《诗作菜谱东坡肉》等篇中了解杭州人对苏东坡的喜爱……

《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这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基本上每一篇都是从苏轼的一首诗出发,讲述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从《诗里杭州》到《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再到《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您挖掘了杭州诗词背后大量的故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您对杭州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诗里的杭州又是怎样一个杭州呢?

诗词和杭州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既有美丽山水,又有深厚人文,能让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杨万里、陆游等那么多名家留下诗词名篇的城市,杭州是独一份。古人们有个“秘密”,就是喜欢诗词纪事。和我们现在遇事喜欢拍照发朋友圈一样,他们办了一件事情、到访一个地方都会写诗。古诗词是有别于正史的丰富历史文化宝藏,正因为这一点,我写下了《诗里杭州》这本书。

杭州是很有人文情怀的一座城市。我写的《苏轼吉祥寺“斗诗”为牡丹》这一篇就是讲的苏轼私底下“老顽童”的一面。宋朝的时候,男人都会在节日里簪花。古时杭州有一座吉祥寺,每逢五月牡丹花盛开,官民就会一同去观赏。苏轼也赏花饮酒,头上戴着牡丹花,喝得醉醺醺地被人搀扶回家。后来他还写了《吉祥寺赏牡丹》这首诗自嘲。“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说的是有个老人(诗人自己)戴着一朵鲜艳的牡丹花,一点也不难为情,倒是老人头上的花会不会难为情呢?十里长街,百姓们纷纷卷起珠帘,笑看这位醉里戴花的官儿。苏轼这样的形象,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白居易,他也有很有趣的一面。白居易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元稹,他们经常互损。元稹在越州做刺史时给白居易寄了一首诗,意思是越州环境如何优美,自己好像居住在蓬莱仙岛。白居易看后也回了一首诗——《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句最后两句提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意思是“你越州虽好,但我还是要告诉你,在这江南最好的仍是杭州。”他还给杭州写过“检讨书”,就是《三年为刺史二首》。“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馀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他说自己做了三年的刺史,没有什么政绩可以让百姓称颂,只是在城里写了十几首诗,惭愧的是,这些诗不能像甘棠诗这样永久流传下去。其实他在杭州在任期间,干了两件大事:重新浚治了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井,改善了市民的用水条件;加高西湖湖堤,修建水闸,解决了杭州数公顷农田的灌溉问题。这些诗句说明白居易私底下是很低调、谦逊的。

您认为在杭州,宋韵文化指的是什么?

韵最早是指音韵,声音很悦耳,后来引申为一种风采。我认为宋韵文化涵盖三块内容——“风雅”、“风俗”和“风骨”。杭州作为曾经的南宋皇城,山水清秀、富庶繁华,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到访,也留下了许多奇闻轶事。“风雅”就由此体现。苏东坡曾在杭州办过牡丹花会,在牡丹花下喝得醉醺醺的,写了好几首诗。连岳飞这样的武将也有心思细腻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日夜上池州翠微亭,写下《池州翠微亭》。“风俗”即杭州在两宋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节日风貌和文化习俗。例如寻常百姓喜欢插花点茶、在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赏花灯等,一些风俗延续至今。“风骨”指的是南宋人在抵御外辱上展现的民族精神。从北宋开始,就受到了辽和西夏两个游牧民族对边境的压力,尤其是南宋时金兵的入侵。但是国难当前,不只有岳飞、韩世忠这样肝胆照国的武将,小到普通百姓,大到一大批文官,都不甘成为战俘,誓死捍卫家国。这些事迹都能反映出宋代人的风骨。

您认为,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将宋韵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通过文旅融合带动杭州发展?

促进杭州文旅融合,关键还是在于讲好“杭州故事”。杭州有南宋皇城,许多历史遗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宋韵文化,它们是杭州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以宋韵文化为出发点,在这些旅游资源上做文章。如围绕着一些知名景点,每年定期举办摄影大赛、短视频大赛、征文比赛等,邀请全社会的群体关注和参与。现在自媒体的传播手段非常多,公众号、视频号都是内容的载体,都可以引流。再比如,我们可以提高景点的互动性。除了对景点补充历史背景的介绍,还可以增设“宋韵文化”场景。如在西湖边摆一个茶饮摊,再安排几位工作人员穿着汉服展示宋代茶艺,让游客在欣赏西湖的同时还能感受杭州的茶文化。我们还可以增设“我和古人同打卡”这样的趣味场景。苏轼和白居易在杭州上任期间曾经到访过很多地方,可以在这些景点旁摆一个古人当年在这里玩乐的卡通形象,如吟诗、赏花、喝酒等,并安排同样的酒桌、酒杯、花树、毛笔、宣纸等,让游客也一起动手,和诗人“互动”起来。现在都流行“旅游打卡”,我们要让杭州有“卡”可“打”。

《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出版以后,您接下去还会为杭州传统文化做哪些工作?

我很热爱诗词,也很热爱创作,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杭州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我很荣幸。接下来我还会从古诗词切入,为杭州创作更多的传统文化普及读本,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我感到“国风潮”“宋韵潮”在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古籍里走出来,面向大众、贴近大众、被大众接受,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相关阅读▼

司马一民: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来源:杭州杂志(ID:hangzhouweekly)   作者:张佳瑶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