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富春,别样精彩的《富春行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5-24 12:24   

惟学无际——《富春行吟》编辑心得

---夏斯斯(杭州出版社)

“富春山居文化丛书”之《富春行吟》,以一江十溪为线,精选历代诗人在富阳境内留下的精彩诗篇,除此之外,亦包含一些富阳籍诗人描写其他题材的诗作。作者、出版社、组织编纂方、外审专家等通力合作,最终呈现出一本令各方相对满意的诗词读本。

《富春行吟》以诗词为引,主体是作者的解读、赏析或背景介绍。司马一民老师著述丰富,学识广博,在该书的框架设置、材料选取、翻译点评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定稿交付出版社,编辑面临的问题是:怎样通过编辑加工,使其进一步完善?

要去解读一首诗词,或者说,判断其解读得对不对,这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来打底。有人以为,编辑就是改几个错别字。这种理解是相当片面的。打一个不甚贴切的比方,编辑犹如工程总监,不仅要做修改错别字这样的基础“泥水”活儿,还应在文字的立意、导向上进行把握,修正知识性差错——犹如把“屋子”的“梁柱”给扶正。之所以要不断地积累学养和经验,就是为了厚积薄发,以应付各色来稿,培养“塑形”能力。你造的“屋子”,总不能是歪的。

《富春行吟》初稿的电脑统计字数只有5万多字,但编校起来并不轻松,主要是校正注释和解读。除了组织编撰方推荐的文史审读专家,我们又邀请了2位诗词界名家,对相关内容进行把关。想要“校准”一样东西,窃以为,宜多找一些“参照”。当然,编辑也要权衡取舍,通盘考虑,这也是一项能力。

古典诗词用语含蓄,讲究用典。譬如说,苏轼的《妙庭观二首·其一》: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攻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末句的“内芝”,有版本作“肉芝”。究竟哪个更合理?“肉芝”是一种灵丹妙药,食者可长寿,带入语境似能说通。然而当我询问了特邀的审读老师,得到答复:应是“内芝”。《太平广记》记载,唐代侯道华原是道观的差使,后偷吃了丹药升仙而去,改名李内芝,有诗云:“他年炼丹药,留着与内芝。”“内芝”即用了这个典故。

又如谢灵运的《富春渚》,有一句“洊至宜便习”。何谓“洊至”?“洊”意为“再”,《周易·坎卦》:“《象》曰:水洊至,习坎。”王弼注:“重险悬绝,故水洊至也。不以坎为隔绝,相仍而至,习乎坎也。”大意是说,坎卦为两坎叠加,坎为水,故如水再至。坎又为险,须熟悉险境以应。这是由急山险水产生的联想。用现代文翻译其大意,如何“信达雅”,考验着编辑的润饰能力。

诸如此类的知识点,令我产生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在编稿过程中多半只能做些“泥水”活儿,至于“屋子”的“梁柱”是否歪了,我好似缺乏能力来把握,不由得陷入妄自菲薄的误区。我向一位已退休的老编辑坦露我的困惑,他说:“有这样的危机感说明你对自己的要求高,对编辑而言,知识储备永远是不够的。既要高要求,又要随遇而安,否则会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的。所以只要相对尽心了,就不要太责备自己。”听闻此言,我暂时感到释然。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我大学校歌里的一句歌词,我曾用前半句作为签名档。如今再次借用这句话,为我的这篇小文暂画一个句号,并提示自己加以勉之。天地宽广,知也无涯,不妨谦和而自励,且行且吟。

▼相关阅读▼

诗里富春,别样精彩——评司马一民《富春行吟》

↓ 见 下 页 ↓

诗里富春,别样精彩——评司马一民《富春行吟》

---徐军(富阳区社科联/富阳区委宣传部

↑《富春行》书影

《富春行吟》是“富春山居文化丛书”之一,最初的题目是《钱塘江诗路——富春江诗词选》,是富阳五个一“一座城”中的一本。

编纂之初,我们对这本诗词文化的书籍以怎样一种面貌与读者见面是颇为忐忑的。我们最初的设想,是希望接手这本书的作者讲述富春百诗故事,也就是说请作者遴选跟富阳有关的100首古诗,从背景、情境、心境、影响等多角度对这些古诗进行赏析,以散文化的笔触来呈现富春诗词的独特韵味。但这样的想法事后发现并不现实,因为即使是熟谙富阳古诗词的学者没个两三年时间下去恐怕也很难创作出来。这也是作者司马一民在《富春行吟》创作谈中说到他是“富春山居文化丛书”最后一位受到邀约的作者的原因。

当《富春行吟》付梓出版,摆在读者案头的时候,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我们在阅读《富春行吟》一书时,为作者司马一民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和创作能力所折服,我们在《富春行吟》一书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精彩的“诗里富春”。

↑作者在新书发布会上签到

《富春行吟》一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宋韵传真”“富春山水”“胜迹留痕”等三个角度15个方面细致介绍了留存在富春大地上那些历久弥新的古代诗词,可谓是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这既与《历代诗人咏富阳》《富阳诗词选粹》《新登古诗选注》等书以时间为序,按朝代一一罗列富阳的古诗词不同,也与《重走“富春山居 千年诗路”》一书按照乡镇(街道)布局,以地点转换重点呈现富阳古诗词文化有异。 

司马一民是杭州文史专家,对古代诗词文化,尤其是与杭州相关的诗词有相当深入细致的研究,光2022年,司马一民就出版了《杭州宋韵话东坡》《白居易:与君约略说杭州》《楼外楼宋韵新滋味》《诗词里的杭州宋韵》《富春行吟》等五部著作,成果丰硕,经验丰富。司马一民善于从诗人交往、事件探源、景物遗存等方面挖掘精彩故事,这在《富春行吟》一书中也有精彩体现。

“苏家兄弟论古寺”介绍苏轼和弟弟苏辙在富春大地上诗词相和的故事,“晁家两代东坡缘”讲述苏轼与新城县令晁端友及其子晁补之交往之事,“谢家三代六进士”中写范仲淹、梅尧臣等与谢绛之间的交往和诗词唱和。

“行走东坡古道”介绍苏轼两次来富阳新城的前因后果以及留下的《新城道中》等诗篇,“富春渚多多几许”中介绍谢灵运写下《富春渚》等诗篇的背景。

↑作者赴富阳调研

而根据景物遗存探源富春诗词的篇章则更多,“李白普照门前溪”“罗隐宅前可怀古”“迎江而立看鹳山”等章节都向读者展现了富阳名胜诗词文化的魅力。

司马一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读富阳古代诗词,从专业的角度对部分诗词进行了归类赏析。

作者在写到位于富阳渔山乡的渔浦时,“唐诗之路起渔浦”,写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常建、陶翰等在渔浦留下的诗篇,诗风潇洒、轻松、恬淡,而“归去若为消暮境”章节中,写潘阆、刁约、陆游等宋代诗人吟咏渔浦的诗篇,诗风惆怅、低沉,表现时代对诗风的影响。

作者在介绍描写富春江的诗词时,“一江春水好放舟”中沈约、韦庄、孟郊等诗人被富春江宁静之美所陶醉,诗篇轻松明快,而在“满江风雨送潮来”中,陆游、范成大、吕祖谦等诗人的笔下呈现的是富春江的风声雨声和潮水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司马一民在创作谈中说,《富春行吟》一书是富阳诗词文化的普及读物,事出有据,不虚构不演绎不戏说,用老百姓看得懂能接受的语言讲述“富阳故事”。这使得《富春行吟》一书具备了独特的传播价值。在《富春行吟》一书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对每首诗词进行了全文翻译,这有助于绝大多数读者阅读赏析书中的诗词。这也是富阳曾出版过的诗词选集所欠缺的。

“文化不能高高在上,应在街巷烟火里;文化不能艰深晦涩,要让群众觉得可亲可爱。”这是“富春山居文化丛书”编纂的要求之一,《富春行吟》做到了。诗里富春,别样精彩。

作者:徐军(富阳区社科联/富阳区委宣传部

来源:杭州出版社/富阳发布  作者:夏斯斯/徐军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