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实验室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6-02 16:27   

创新风起云涌的年代,政府会建实验室、企业会建实验室,高校更会着力建设实验室。如果政府、高校、企业共建一座实验室,“1+1+1”可以大于3吗?

成立近5年的之江实验室坚定地回答:可以。立足浙江、瞄准国家急需与国际前沿,这家体制新、思路新的新型研发机构一路走来,始终在打破常规、突破限界。一颗实验室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始终为中国的创新发展而跳动。

出成果,这里有“超常规”速度

挑战“量子优越性”,拿下有“超算诺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研发超算互联网,提供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皆可受惠的算力支撑方案……在这个五四青年节,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

“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挑战着计算能力的极限。我们要坚持做更高、更快、更强的超算应用。”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鑫说。

“快”,是这支团队的学术追求——他们开发的“神威”量子模拟器,可使超算完成百万量子关联采样的时间自10000年缩短为304秒,逼近谷歌“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的200秒记录,一举登上超算技术创新的世界高峰。

“快”,也是他们的成长速度——“神威”斩获戈登·贝尔奖后仅仅3个月,就实现了性能指标显著提升,这一非同寻常的速度,更令国际超算应用同行刮目相看。

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不到4个月,计算育种方向的研究团队已初步完成大豆育种智能化系统研制,试用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育种试验田,让作物育种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转变有了看得见的希望。

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在介绍一项科技成果。黄宗治 摄

“我加入之江实验室,最看重两点,一是能够快速组织团队,二是可以自主设立课题。”之江实验室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松说,他的团队去年首个临床数据应用成果就实现了2000多万份电子病历的数据化和知识化,摘获浙江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最近又获得国家级医疗大数据立项。

追求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质量,之江实验室从诞生的那一天就笃信,“唯快不破”。

聚能量,这里有创新“先导区”

成长速度惊人的之江实验室,并非盲目图快,底气来自以打破藩篱的独特体制为依托构建的创新“先导区”,持续汇聚起回应挑战、另辟蹊径的创造性能量。

“快”,源自之江实验室的“新”。

——探索形成大兵团式科研组织模式。“攻克‘卡脖子’技术,不少任务需要大兵团式科研攻关。”之江实验室副主任、天枢平台总架构师鲍虎军说。由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是一项为我国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的国家任务。2018年启动时,之江在产业界、学术界调动起一支“百人军团”,这才有了两年后令平台得以平稳上线的20万行代码惊人体量。截至目前,“天枢”已有500多家机构和企业用户部署应用,一个充满生机的人工智能核心生态圈正在形成。

——以新型项目服务管理机制提升科研质效。之江实验室实行以预算额度授权、全过程财务指导和全覆盖经费审计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让科研人员不必为经费犯愁,不必为预算头痛,不必为合规担忧。

——成果转化机制做出有的放矢的改进,帮助科学家穿过转化“死亡谷”。实验室研发的PET-CT智能医学影像系统在项目起步时就引入社会资本的专业化转化支持,从前期算法研究到硬件研制成功,再到投入临床应用,研究团队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在科学研究之外,对标准研发尤为注意。“标准是战略性创新资源,是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说,实验室已建起智能科技标准化研究中心,国际电信联盟首次发布的隐私计算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就有之江人的贡献。

报祖国,这里要拿出“真本事”

“之江实验室鼓励自由探索,但不鼓励无价值负载的信马由缰式研究。即便是做非常前沿的基础研究也要考虑重大应用场景的牵引。”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

有研究人员感慨,在之江实验室做事“难”,因为“必须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成果”,胡吹一气绝对无法过关。“百里挑一”选入实验室的人才队伍,一直保持着5%至10%的淘汰率和流动率。之江人坚信,能上能下,更有可能激发活力。

“实在成果”,在之江实验室首先意味着什么?

“实验室立项非常强调找准‘对的科研方向’,也就是找到国家最紧缺的那块空白。”之江实验室研究员施钧辉这样说。“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打破传统,真正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干成事。”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如是说。

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核心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5年来,之江实验室致力于集成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高校院所人才的创新要素优势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浙江探索。

目前,之江实验室人才团队规模已突破2700人,其中全职到岗人员超1700人,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约500人,学术带头人近130人。获批国家项目120余项,项目总科研经费超10亿元,相当比例为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类脑计算、光计算、图计算、生物计算……“一些项目还处于‘无人区’,国家相关部委也暂未公布相关研究计划。但之江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院士说。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0期  作者:记者:朱涵  编辑:郭卫
返回
——探索形成大兵团式科研组织模式。目前,之江实验室人才团队规模已突破2700人,其中全职到岗人员超1700人,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约500人,学术带头人近130人。“快”,是这支团队的学术追求——他们开发的“神威”量子模拟器,可使超算完成百万量子关联采样的时间自10000年缩短为304秒,逼近谷歌“悬铃木”量子计算机的200秒记录,一举登上超算技术创新的世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