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说浙江美术馆有个大展,就颠颠儿地去了,没有想到竟然好看到让人忍不住二刷。还是非常非常非常推荐妈妈们带孩子去看看。不仅了解到了中国的美学史,也看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那些耳熟能详的的名字,那些经常听说的技法与风格,都在这次大展里呈现给你,实物与书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受疫情影响不能行万里路的当下,通过这样的展览,大可以比肩远足的收获,非常值得。
“盛世修典”大展缘起于一套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据出版社的朋友说,这套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从2005年开始立项,筹备了大约十几年才最终出炉,囊括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12479件中国历史作品,从先秦一直到清。
好,言归正传,就来安利一下浙江美术馆这次“盛世修典”大展的亮点,亲子必看哦!
#推荐1# VR体验:人在画中游
强烈推荐不能错过!!!!附预约码。
亲子请先到地下一层,这里是各式各样的互动体验区,其中最难得是九龙图的VR体验,叁个妈妈去得晚,没约上。但旁观参与体验的人,看他们大呼小叫的样子,可以脑补他们在云里与腾云驾雾的九龙过招的样子.........
叁个妈妈在二刷浙江美术馆的时候体验了《听琴图》,也就是自己跑到画里面,摘花捻草,与宋徽宗与蔡京互动……非常惊喜。
刚进入画里,就看到徽宗那个著名而特殊的签名——天下一人,一下子让人辨别出画作的作者。拍拍画中人的肩膀,便会出现他们各自的介绍,此时琴声会响起,可以摘花听琴。
为了让外地不能来杭的朋友了解得详细点,我便也描绘得详细点。杭州的朋友大可以自己预约体验。二维码附上,很香,早约早得。
#推荐2# 3D打印的石窟复原技术
强烈推荐不能错过之二!!!(附案例细节)
这次的大展一共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如果仔细观展,可能一天也看不过来。孩子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果有选择性地看,可以先到二楼看中国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杭州西湖石窟的几个3D复原窟。
叁个妈妈曾经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向孩子们介绍过浙大3D打印云冈石窟的过程,这一次打印规模更加可观,一共复原了敦煌的两个石窟、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各一,相对设置,另有大足石窟以及四川安岳那具有名的水月观音像,也看到了我们杭州烟霞洞的白衣观音复制相。
叁个妈妈在这里第一次看见了云冈与龙门石窟在风格上的转变与传承,从游牧民族“高鼻深目”到孝文帝改革后“瘦骨清像”的褒衣博带。
云冈与龙门石窟对比图
↑云冈第32-10窟:这是一组佛祖、菩萨与维摩诘清谈的浮雕造像,他们嘴角上扬,高鼻深目,身上服装呈现出非常典型的游牧民族风格,尤其是右侧维摩诘头上的帽子,有明显少数民族特征,可以指给孩子看。
↑龙门石窟:佛像形象清瘦,从中间佛像残留的半边脸看到佛像清秀的表情,可见北魏时期中原汉人的审美倾向为清瘦秀美,服装演化上重点看最左边的坐佛,已经是典型的中原汉族“褒衣博带“”的穿着。
书本里关于文化变迁的记载在这些实物身上得以呈现,收获颇丰。
当然,敦煌展出的两个特窟看点也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大家可以自己慢慢逛。
↑四川安岳水月观音像
↑敦煌57号洞窟左壁上的美人观音
#推荐三#汉唐、宋书画,敦煌藏经洞经变图等
其实也不能错过……
叁个妈妈很喜欢唐的古拙、宋的清丽。当然,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展出了北宋18岁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最近很红的“只此青绿”舞蹈的艺术灵感便脱胎于此。
色彩艳丽,不惜工本。远看细瞧,也可以留连很久,重要的是最后的蔡京题跋说出了这幅画的前世今生,很值得字字去读。大家在去之前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便于给孩子讲解。
然后大厅里一幅幅的画作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有趣的是宋画大厅展示的几幅巨幅作品,特别点亮了几位宫廷画师隐藏得很深的签名,让人看了惊奇之余不禁哑然失笑。现场可以让孩子找找。
↑宋朝画院画师作品
↑为隐藏在画里的署名
↑徽宗的签名:乍一看就一个字,其实含了“天下一人”四个字
唐风与宋画,确实在艺术表现上很不一致,纵然对艺术很陌生,叁个妈妈还是在这里找到了苏东坡的字、王维的山水、韩幹的马……还有一批从敦煌藏经洞里流失到海外的经变图、经幢等等(我们在面对那一段历史,总会有点情绪复杂。),因为部分作品调过色,保存良好,艺术形式非常精湛。
让人由衷觉得,千百年前的艺术画工们画的不是营生,而是信仰。
汉唐宋书画
还有先秦的画作,元画则在三楼。博物馆的犄角旮旯里也陈列了一些动态的山水图,向他们展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之美。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可能是没看到一些中国古代的建筑3d实物与著名壁画。(是我要求太多)
由此,我也很想问问,3D技术可不可以用于那些建筑工艺失传甚至濒危的古建筑,比如应县木塔?这是后话。
#TIPS#
展出地点:浙江美术馆,南山路138号
展出时间:2022.3.10-4.20(周一闭馆)
入馆与VR体验都要提前预约
门票:免费
注意:因为疫情管制,浙江美术馆限流,放出的名额很有限,可以提前四天在“浙江美术之友”、“浙江美术馆”官微上预约。大家要计算好时间,上闹钟。
授权转载自微信号:叁个妈妈,致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