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四时幽赏》一卷跨越四百年的时空对话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6-11 12:20   

《杭城·四时幽赏》是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最忆杭州”系列丛书之一,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爱上一座城市,阅尽它的美丽,不是一天,不是一周、一个月、一季,而当以年为期。

2013 年,梵七七结束了间隔年的旅行,开始了名为“慢旅”的自媒体创业。有一天在书格网上闲逛,她无意见到一本古早绘本,一见倾心。

此古籍为1667年野间三竹跋写本,以明代高濂撰《四时幽赏录》为题材,书中描述四百余年前杭州城四季风景流转,将杭州人每一季当赏玩的十二条闲事一一列出:春时赏 花,夏时赏月,秋时赏灯,冬时赏雪……。.

时序为轴,一年为期,描写同一座城市的风景幽游与人文雅趣,这样的写法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称耳目一新。四十八篇妙笔凝练,情真脱俗,隔着重重时光,读来犹如清风拂面,与“慢旅”崇尚慢节奏、深度体验式的旅行理念志同道合。

更何况,这位被梵七七奉为“前世知己”的作者是位同乡,而他笔下正是梵七七深居二十余年的故乡之景,怎能不激动、不感叹相逢恨晚?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是诗文、戏曲大家,所作传奇剧本《玉簪记》被评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

他兼通医理,更擅养生,一部《遵生八笺》集历代养生学之大成。

他还是生活美学家,著有《牡丹花谱》《兰谱》。

他更是一位藏书家,建书楼“山满楼”“妙赏楼”于杭州跨虹桥,百家九流、稗野杂史无不通晓。

然而,如此一位博学才子,明史无传, 生平不详,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据徐朔方《高濂行实系年》考证,高濂约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在京城做过鸿胪寺官。万历二至三年(1574—1575),因父亲过世而南归故里,隐居西湖,朝赏花,暮赏柳,直至终老。

《四时幽赏录》 是高濂目前可考的最早著录,他在卷首自序中提到,成书时间在“万历庚辰腊月”,即明万历八年(1580),最早为单本发行,后刊入《遵生八笺·四时调 摄笺》中。

彼时他或已年过百半,仍有一双赤子之眼,静观天地万物,捕捉湖上流光溢彩。而他最后的著作《遵生八笺》,刻印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 以年过花甲之身,记录南北奔波见闻感悟。

高濂于何时去世史无记载,唯有奇书流传今日,使人不至遗忘山水间悠游的有趣的灵魂,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历史的幸运”。

清康熙六年(1667),日本儒医野间三竹根据高濂《四时幽赏录》的内容,以手写彩绘配上插图,它的形式有点像今天的旅游宣传册,在日本广受喜爱。

清光绪二十年(1894),杭州“八千卷楼”藏书家丁丙将《四时幽赏录》 收入《武林掌故丛编》。

1895年,美国人德贞(J. Dudgeon)将《四时幽赏录》 翻译成英文,西湖之美漂洋过海,闪耀在西方人的钦慕与想象中,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古时候日子过得很慢,人们总有大把的岁月闲赏人间;今天我们故地重游,所得感悟也一定截然不同。读完《四时幽赏录》,灵感如春笋萌芽:假如“回 到”明代万历年间,将会遇见一个怎样的杭州?假如高濂“穿越”到当下,又应如何赏玩这座世界名城?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时空对话。

2015年3月,梵七七开始了《四时幽赏录》的走访。起初计划在公众号“慢旅” 上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以春夏秋冬为题,作四篇文章,每篇略作解读,配以自 己拍的照片,没想过竟会收获那么多共鸣。有人告诉她:

“我出生在杭州,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你说的很多地方我也没有去过。谢谢你让我重新了解自己的家乡。”

留言是暖融融的期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书中提到的部分景点,已经被历史的尘埃埋得太深,询问年长者也不知其详。而当时关于《四时幽赏录》的研究并不多见,几乎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梵七七只好一头扎进故纸堆中:像高考生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籍;像侦探从蛛丝马迹中逐一考证早已换了面貌的地名;像收藏家四处搜罗高清书画与民国老照片;像记者采访老杭州民俗、手艺与风物的传承者;像猎人冒着风雪,背着相机,携着干粮,行走在荒郊无人的寂静中,只为捕捉最美丽的一瞬。

春去秋来,眼见花开花落,方知湖上又一年。

一晃到了2018年秋天,三载寒暑,近万张照片,20万字读城笔记,梵七七终于完成了与高濂穿越四百年的隔空对话,将书中涉及的四十八篇“幽赏”全景还原,捻动时间为经线,梭集地理、历史、文化三条纬线,织成一幅锦绣长卷。长卷中有过去, 有今天,有未来;有你,也有我,有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杭州。

这是一艰苦而不失甜蜜的创作经历,仿佛一个蜕茧成蝶的契机,让梵七七焕若新生,也让她对杭州这座城市爱得愈发深沉。

↑《保俶塔四季》梵七七摄影

“将来老的时候,我也许会骄傲地告诉儿孙:我见过保俶塔的春、夏、秋、冬,见过它的日出、晚霞、晴岚和霓虹,见过它的雨和雪,见过它的旧貌与新颜,而它也见证了我从青涩到圆融的成长历程。”

↑梵七七摄

需要说明的是,《杭城·四时幽赏》这本书并非对高濂原文的“阅读理解”与“史料堆砌”,除部分标题仍保留原状之外,可谓“旧瓶装新酒”,装的是梵七七自己在走访的过程中,对杭州今日的理解和体会。比如“煮雪烹茶”一篇花絮,曾在头条上三天获 得83.3万推荐、11.4万阅读,7000多条热烈讨论,这也是原创作品中最重要的情感体现。

生活节奏加快,遇到假期,杭州各热门景点往往人多拥挤。赏什么?如何赏?习惯于借助网络搜索得来的旅行攻略,省事省心的同时,怕也省去了独到的慧眼,“幽赏”之闲,成了难得的奢侈,亦是欣赏杭州之美的最高境界。与其放任手机、游戏虚耗光阴,不如离开沙发,携一卷《杭城·四时幽赏》,到大自然中走走。大自然是没有结束和开始的,不赶时间的话,走到哪里停下脚步,翻几页书,就享受那一刻的喜悦吧!

这是一本永不过期的四季轮回之书,始于春景,终于冬日,有始有终之余,却是以终为初始。这本书中,闲中有忙,幽中有烟火气,写满对生活浓烈的热 爱。相逢也可不恨晚,无论现在是哪个季节,随手翻一页读下去,相信你都能 找到属于自己的“幽赏”。

▼延伸阅读▼

尺八,魂魄归来

古风新译英语诗:一百年前美国人的西湖蜜月

九百年了,杭州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一直都在

来源:慢旅(ID:manlver)  作者:综合自“慢旅”  编辑:郭卫
返回
有人告诉她:“我出生在杭州,却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你说的很多地方我也没有去过。此古籍为1667年野间三竹跋写本,以明代高濂撰《四时幽赏录》为题材,书中描述四百余年前杭州城四季风景流转,将杭州人每一季当赏玩的十二条闲事一一列出:春时赏花,夏时赏月,秋时赏灯,冬时赏雪……。一晃到了2018年秋天,三载寒暑,近万张照片,20万字读城笔记,梵七七终于完成了与高濂穿越四百年的隔空对话,将书中涉及的四十八篇“幽赏”全景还原,捻动时间为经线,梭集地理、历史、文化三条纬线,织成一幅锦绣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