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似的护林 杭州大山里的“绿色守护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1 09:57   

在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程家源里有这么一个人,从守护自己林场里的每一棵树到守护程家源的片片森林,他都把大山当成自己的家,把山里的每一棵树木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曾获得过多项荣誉,头顶光环,却宁当一名守护青山的护林员。

他,就是叶发林,淳安县梓桐镇程家源村的林木专业户,今年60岁。他家祖辈生活在大山中,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年轻时,他在浙皖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建造了一座“绿色银行”——千亩生长茂盛的杉木林(梓桐镇发林林场)。现在,他是一名优秀的护林员,虽然霜染白鬓,但依旧深情地守护这片郁郁山林。

借山造林,建了个“绿色银行”

1980年春天,程家源村里的一块火烧迹地,没有人造林,当时才21岁的他觉得很可惜,就主动向村委提出承包造林,一个冬春下来,村里提供财政支持,县林业部门发给造林补助,而且这百亩的杉木林成活率很好,叶发林感觉种林效果不错。

1982年冬,他开始向村委提出借山造林,在林业部门和乡村的支持下,经过5个春秋的风餐露宿,连续苦战,至1987年春结束,共向村里长期承包了离村好几公里、土名“方家坞”的荒山,种下杉木林915亩,美国湿地松50亩,合计965亩。

由于他相信科学,讲究造林质量,舍得投入,重视培管,对新造的幼林抚育、施肥与管护,以及优越的立地条件,杉木林很快郁闭成林。从1995年开始,在林业部门指导下进行间伐抚育,至2000年止,共间伐小径材600立方米,至此基本收回了当年的全部投资。目前,据估测,杉木林平均胸径14厘米,平均树高10米,每亩有立木蓄积10立方米以上,按照纯收入500元/每立方米计算,每亩可以产生净利润至少5000元。

科学培管山核桃林

成了当地“土专家”

1998年,叶发林还承包了土名为“兰山下”的荒山,种植了65亩山核桃。刚开始村里没有几户大面积种植山核桃,没有经验就虚心请教乡林管站的洪站长,请教隔壁村的山核桃大户徐发祥,哪里不清楚就拉着林业指导干部问东问西,渐渐地他掌握了一些基本山核桃科学管理技术,同时他的山核桃也一天天长大。

后来他成了当地山核桃大户,经常参加县林业局组织的各种山核桃培管技术培训,并作为梓桐镇山核桃发展带头人在全镇作经验交流介绍。最后他成了梓桐镇家喻户晓的山核桃“土专家”,哪个村有需要他,都会联系他,他也很有耐心地跟人讲解,有很多时候,他亲自上门免费给人家服务。

这么多年过去,他的足迹遍布梓桐镇各个村的山间地头,没有任何怨言,唯有希望当地林农早日致富。他曾经这样说:“我的山核桃管理技术来自国家的好政策,我必须用好它,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的技术。”

大家都敬称他为“老叶山长”

岁月不饶人,如今的老叶两鬓白发,原来的绿化人,现在已经是一名守护青山的护林人。在程家源村,大家都敬称他为“老叶山长”,基本上每一天,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会在程家源山林中走一圈,巡查一遍,监管这里的一草一木不被乱砍乱伐乱挖,野生动物不被非法捕杀,火源火种不被乱用。当人们轻松愉快在家过年过节的时候,他还是巡查于深山密林间,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哪里有火情火警,他总是第一个赶到。近几年,为了杜绝大家上坟放鞭炮,叶发林没有少宣传,没少被人骂,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耐心地劝说,最后他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大家。现在村里逢年过节基本上没有人上坟放鞭炮了。

自从2004年淳安县成立村级专职护林员以来,从2005 年到2012年,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县级优秀护林员”,2018年还被评委浙江省优秀护林员。

头顶光环,坚持“守绿”到底

“老叶山长”现年已60周岁了,他从25岁起就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杭州市农村青年致富能人”“淳安县劳动模范”“青年劳动创业带头人”“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青少年绿化突击手”“全国青少年绿化突击手”,58岁被评为“浙江省高级农民技师”。

现在,老叶每一天的工作都坚持“四看”:看有没有人为的破坏、看有没有野生动物的破坏、看有没有病虫害、看山林生长是不是茂盛。

用他的话说:“虽然护林防火工作辛苦,生活单调,但已深深爱上了这片森林”。早已离不开这片绿色的“家”了。他总是对别人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和树打交道,每次巡山的时候啊,看到那一棵棵挺拔的树立在山上,感觉就像自己培养的孩子,看着就开心。

▼延伸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特别报道——美丽中国 杭州实践

两山”实践看杭州:持续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

来源:淳安林业(ID:chunanlinye)  作者:余爱红  编辑:郭卫
返回
刚开始村里没有几户大面积种植山核桃,没有经验他就虚心请教乡林管站的洪站长,请教隔壁村的山核桃大户徐发祥,哪里不清楚就拉着林业指导干部问东问西,渐渐地他掌握了一些基本山核桃科学管理技术,同时他的山核桃也一天天长大。在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程家源里有这么一个人,从守护自己林场里的每一棵树到守护程家源的片片森林,他都把大山当成自己的家,把山里的每一棵树木当成自己的孩子。借山造林,建了个“绿色银行”1980年春天,程家源村里的一块火烧迹地,没有人造林,当时才21岁的他觉得很可惜,就主动向村委提出承包造林,一个冬春下来,村里提供财政支持,县林业部门发给造林补助,而且这百亩的杉木林成活率很好,叶发林感觉种林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