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发现的明朝平民少年墓地,让我感动到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27 14:08   

很多名人留恋西湖,遗愿死后“湖山埋骨”,因此西泠桥乃至孤山一带的名人墓葬很多。

比较遥远的有南唐名妓苏小小,北宋“梅妻鹤子”的林逋,宋义士武松(水浒传里武松的原型),近代的“巾帼英雄”秋瑾,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上图|武松墓





我只身一人坐车到湖边,本意寻访一处墓园。墓主也不是等闲之辈,明代刑部尚书唐枢,人们叫他一庵先生,因仗义执言被官场除名,回湖州老家讲学,终成一代鸿儒。

按史索骥,唐枢的墓园应该就在西泠桥畔,周围种植有硕大的枫树,然而始终没有找到。后来才知他已迁回老家湖州安葬了。

意外的发现,总是在路过一个极为偏僻的角落之后。

草丛中一方极不起眼的墓碑,属于一位400年前就已死去的少年。

他死的时候才15岁,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学富五斗的才华,名字平凡,家境也平凡无奇,本来会和大多数草根阶层一起,消失在历史河流之中。

然而,连我自己都不曾料到,读完这个普通少年的墓志铭,竟然会泪湿了眼眶。


上图|郭孝童墓





1614万历甲寅的一个夜晚,一场大火烧着了一间民房。

十五岁的郭金科本来已经从火场逃脱,听说妈妈还在房子里,冲到火场里救她。

邻居拼命阻拦不住,眼睁睁看着房子在烈焰中坍塌湮灭。

第二天清晨,大火扑灭,灰烬之中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分都分不开。

钱塘御史听说这件事,被他的孝心感动,于是将这位少年葬在孤山,并上表皇帝,赐“郭孝童墓”。

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也不算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大火里坐着自己的母亲啊,谁可以无动于衷?

我想他当时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并没料到,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座平民墓就在精英荟萃的孤山存在了一百多年,之后渐渐被遗忘。直到光绪年间,杭州府将墓重新修筑,以表对孝道的重视。


我忽然想起前段时间钱塘江边的那场大火,一个妈妈护着三个小小的身体,一家四口天堂团聚。

见不得受到伤害的孩子,见不得骨肉分离的父母。看到这样的故事就忍不住掉眼泪。

当了妈妈以后,怎么就变成了玻璃心?因为感同身受!







曾以为世界上只有母爱最伟大,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和生命。

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孩子给母亲的爱,其实一点都不比母爱少。

我的宝宝20个月大。虽然她的语言表达还不甚完美,却总会不吝示爱:“I love you,妈妈!”

她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我吃,哪怕是她最喜欢的,只要我想吃,立刻从嘴里抠出来给我。

也会在我回家的时候,不厌其烦地把板凳、拖鞋、毛巾一一搬到我面前。

那只板凳比她一半还高,用力搬起来的时候,小脸都憋的通红——那时候我突然知道,原来她也愿意为我做任何事,就像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一样!

孩子让我们有了软肋,也给了我们一副铠甲,当我们在外面坚强拼搏不顾一切,心头却永远想念他们纯真的眼神光。

孩子们无条件无保留的爱,又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呢?

愿天下的父母子女,都能在爱中团圆。

作者:梵七七,设计师、旅行摄影师、自媒体写作者,“慢旅”创始人

喜欢慢节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

三年来行走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追随玄奘足迹,寻找佛陀圣地,对焦生命意义

微信公众号慢旅(manlver)

 

延伸阅读:

深秋的杨梅岭,层林浸染,美到忍住呼吸

来源:慢旅  作者:图/文:梵七七  编辑:郭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