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那把惊艳世界的美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13 14:10   
让世界惊艳的扇子:28个美至毫巅的扇面,展现出了现实与历史交汇的独特韵味

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成了全世界刷屏的焦点。而焦点中的焦点,自然是那把让世界惊艳的扇子:28个美至毫巅的扇面,展现出了现实与历史交汇的独特韵味。

杭扇是杭州著名的传统工艺品,自古就有“杭州雅扇”之称。

春秋时期,杭州属越国,当时吴越一带民间已流行麦草扇。关于扇子的传说是:越国大夫范蠡为寻贤能,至苎萝山下浣纱溪边,遇西施,两人一见钟情,指石为证,对月盟誓,结下百年之好。临别,西施用浣纱溪边麦草编扇,割苎萝山上翠竹制成扇柄,采浣纱溪里漂洗过的彩丝,将自己容貌绣于扇心,制成一把精致麦草扇,送给情郎。不料扇子被越王勾践发现,大为惊异,视扇中之女为天人,选西施至都城,献于吴王,遂上演一幕悲壮历史剧。

《尔雅》中说:“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中国古人曾在遥远的年代,猎取植物叶或禽羽并进行简单加工,用来遮阳或取凉,此物被称为“障日”、“摇风”,这是扇子的初源。又因唐人王建《调笑令》中曾写道“美人并来遮面”,继而得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扇子集功能和装饰为一体,至王宫贵胄,至黎民百姓,于香墨风雅,于粗茶淡饭,在生活中都能寻到它的身影。

晋时,民间盛行纸扇。古代绍兴蕺山南面有座“蒲扇桥”,桥头住着一个靠卖扇度日的王婆,孤苦一人,晚景十分凄凉。一日,时任会稽县右军的王羲之在蒲扇桥上遇王婆卖扇归来,王婆让路回避间,一篮没卖掉的纸扇失手落入河中,纸扇尽湿。王婆心疼掉泪,王羲之见之不安,追问缘由,王婆诉之扇路不畅,家中几近断炊。王羲之听后,借来笔墨,在晾晒过的纸扇上挥笔写字,第二天,王婆带着这些扇子上街叫卖,许多人看到王羲之的题字,纷纷来买,不一会,就把扇子卖光了。后人为纪念王羲之,将“蒲扇桥”改名为“题扇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扇助人,史料多有记载,有人据此认定,浙江是史籍可考最早用纸扇的地方。

中国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杭州扇业祖师殿石匾

中国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杭州扇业祖师殿石匾(清代)

杭州扇子巷
当年杭州的扇子巷

至南宋迁都杭州,经济的南移,开创了江南在历史上的辉煌,文人墨客纷纷齐聚,秀丽的山水,空濛的西子,一时间,风雅之风如发酵的酒水醇酿,愈发浓烈。文人执扇或吟诗作对,或泛舟湖上,或焚香听琴,或煮酒相谈……文雅之事,似乎少不了扇子的身影,手持一把好扇,不仅是表现着一种个性,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许,正是苏轼的摇扇小吟,才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雅。当时随着皇室南渡“直把杭州作汴州”,制扇工匠聚集杭州,制扇业也成为点缀新都繁华的一项重要行业,有吴自牧《梦粱录》中载:“杭州城大街买卖不绝”,“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珍异珠宝、时新海鲜、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其中扇子就有“徐茂之”、“青篾”、“周家商铺”、“陈家扇铺”等著名商号,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藏香扇……应有尽有。在南朝,“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收则折叠,用则撒开,亦称为“摺(叠)扇”。宋代,折扇大量出现,由于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一时是文人雅士的宠物,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宋 佚名 西湖春晓图(故宫博物院)
宋 扇面画:西湖春晓图

《杭州府志》记载,苏东坡在杭时常常亲自断案,一日,有人告一家扇子铺欠钱二万不还,把被告叫来讯问,那扇子铺老板说:不是不肯还钱,实在是因为这天气久雨转寒,扇子卖不出去。苏东坡听了让他回去拿二十束扇子来,就在大堂上,用判事笔随意在扇子上作行草或枯木竹石,然后交给他。早有人将此事传出去,那人才出门,就有人来买他的扇子,一千钱一把的扇子,立刻卖光,于是还了债主的欠款。

苏东坡和王羲之题扇助人的记录如出一辙,文人情怀,是要借物发挥的。借扇行善,扇子亦善。

杭州王星记:《中华之春》
王星记:《中华之春》

杭州的扇子,自古有“雅扇”之称,五彩缤纷,种类繁多。老百姓用的有葵扇、竹编扇、芭蕉扇、绢扇、羽扇、纸折扇、檀香扇、麦草扇等等。葵扇朴实自然,竹扇轻巧灵便,绢扇古雅轻盈,檀香扇华贵香馥,折扇潇洒大方,羽毛扇悠闲飘逸。林林总总,堪称扇子的大千世界。

到了明清,杭扇进入鼎盛,有50余家作坊,5000多名工人。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王星记等,都是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布在当时的扇子巷、太平坊、保佑坊、三元坊、官巷口、羊市街等商业中心,很多扇子还出口国外。

杭扇不仅用以生风凉,是一种艺术品,更多是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手执一扇,亦打开亦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是一分儒雅,也是一味贤淑。清末,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杭州龙井茶成为贡品,被誉为“杭州三绝”。上海滩名流女眷的梳妆台上几乎都有一把王星记出产的檀香扇;欧美商场的柜台上,王星记的扇子开始与法国香水、瑞士钟表一并展现;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非王星记的牡丹泥金扇不用……伴随着中国人的扇子情结,王星记声名远扬。

王星记一绝是黑纸扇,从扇骨的制作到扇面的绘画,都是纯手工完成,扇纸一定要用桑纸,粘合扇骨和扇面用的可不是胶水,而是黄鱼肚,为的是达到“一把扇子半把伞”的防水效果。一把黑纸扇的诞生,共要经过86道工序。这样的扇子,就算投入沸水煮48个小时取出后,每把扇子依然形不走、色不裉、纸不破,还能闯“三关”:雨淋不透,曝晒不翘,高温不裂。黑纸扇的扇面装饰也极为讲究,有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表现形式,多种技艺融于一体,人物、山水、花鸟和字画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效果。

      柿漆,采摘未成熟的果实,捣烂;置于缸中,加入清水,搅动,放置若干时,将渣滓除去,剩下胶状液,即为柿漆。黑纸扇的粘合剂。

金箔贴饰,一种古老的技艺,贴金技术运用到扇面上,在明代已广泛盛行,白纸扇上的贴金效果多为洒金,但在黑纸扇上贴金,它的装饰效果更加明显且强烈

金箔贴饰,一种古老的技艺,贴金技术运用到扇面上,在明代已广泛盛行,白纸扇上的贴金效果多为洒金,但在黑纸扇上贴金,它的装饰效果更加明显且强烈,金色与纸扇漆黑的底色相辉映。金箔剪贴扇是把设计制作好的剪纸贴到扇上,金箔薄如蝉翼,而扇面折干处高低不平,所以它的工艺要求相当高。

拉烫工艺 拉烫相结合的檀香扇,以拉花图案为背景,再烫以绚丽的画面。经过拉烫结合,以拉花镂刻线条的“虚”烘托烫花画面的“实”,一虚一实,相得益彰,互相衬托,华美无比。

扇头扇骨的造型非常讲究,特别是在功能上,适合养生、养心、保健、把玩,握在手上非常舒服,具有按摩作用

扇头扇骨的造型非常讲究,特别是在功能上,适合养生、养心、保健、把玩,握在手上非常舒服,具有按摩作用。此外,扇头设计如意头、银杏头、葫芦头、花瓶头造型,寓意着生活美好、平安幸福、事业有成等彩头。

“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一直是王星记制扇所遵循的祖训,一件好的成品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每年,制作高档黑纸扇的制扇师会择时上山,采集广西、桂林地区生长三年以上的的棕竹,用以制作细腻柔韧、轻巧弹性的扇骨;会割采诸暨产高山柿漆,用以涂刷纯桑皮纸,使其色泽乌黑透亮;用名贵的黄鱼鳔熬制粘胶,使其坚固耐用。苛刻的选料,复杂的制扇技艺,制扇师的纯手工打制,让扇子获得了有雨淋不透,曝晒不翘,纸不破、色不褪的美赞。

当年“王星记”创始人王星斋,即为制作高档黑纸扇的磨砂高手,其妻陈英擅长在黑纸扇上贴花、洒金,夫妇俩制作的黑纸扇多次作为杭州特产进贡朝廷,故黑纸扇又有“贡扇”之称。

全棕彩绘黑纸扇《百将图》
全棕彩绘黑纸扇《百将图》

而扇面的绘画装饰更是锦上添花,这项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折扇绘画题诗,将扇子升华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由此而繁衍出来了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扇面书画,更是将江南的文雅之风推向了极致。

近年,新一代艺人又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理念去挖掘传统扇工艺的精华,运用多种技法融入一扇,特别是书画并举的创新和绘画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法,使黑纸扇这一传统的名扇越老越显生机。

来源:综合  作者: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