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入画 青春留痕 杭城艺术学院毕业季盛夏绽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6-09 05:58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穿越过去与当下 跨越人文与科技

5月27日,2025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学术节暨毕业展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开幕。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表示,展览以“DEEP・共衍”为主题,体现了向下扎根的学术定力和美美与共的文明智慧。展厅中,考古与文博、艺术史、美术、设计艺术分别化身为文昌鱼、中华鲟、锦鲤、蝴蝶鱼四种灵鱼,与象征科技未来的鲸鱼共舞,这正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人文与科技融合”办学理念的生动写照。穿越过去与当下、跨越人文与科技的毕业创作作品蕴含着“深潜”的力量,在扎根学科土壤的同时,回应时代浪潮。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牢记“求是创新”的校训,以开放胸怀迎接科技变革,让人文精神与智能技术在人生中激发出更璀璨的浪花。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赵丰认为,这是一场关于共生、融合、蜕变的毕业展览,联合展出了多元化的学生创作作品与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以及人文、艺术、科技的融合创新。他强调,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带着“深潜”积淀跃入江海的起点,期待各位毕业生永葆对艺术与学术的热爱,既做扎根专业的“深耕者”,也成为拥抱融合的“共衍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2022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蓝玲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她回顾了在艺术与考古学院的求知岁月,向师长的悉心教诲和同窗的深厚情谊表达了感激与珍视。她表示,今后将立足专业所学,投身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衷心祝愿母校未来更加美好,祝福每位毕业生前程似锦。

开幕式上,学院对本届优秀毕业作品获得者进行颁奖,并向毕业生代表赠送毕业纪念品。此次优秀毕业作品评选表彰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天则书院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支持。基金成立人费晓琳表示,学校和学院永远是同学们的坚实后盾,师长关怀、同窗情谊始终是同学们的强力支撑,希望大家学有所悟,在未来飞向更高处、走向更远方。

展览将持续至6月10日。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用艺术的方式回应时代命题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5年学生毕业作品展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展览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为主题,集中呈现了绘画、美术教育、视觉传达、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五大专业258名毕业生的艺术创作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中焰教授以敦煌藏经洞古卷上的箴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开篇,寄语毕业生:“艺术创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征,真正的疆界不在脚下,而在心中。”王中焰将本届毕业生的创作概括为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文化根脉的当代诠释,同学们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平衡;二是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不少作品尝试运用数字技术拓展创作边界;三是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许多创作都体现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更需要坚守人文精神的内核。王中焰认为,“艺术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技术的革新,而在于人性的温度与思想的深度——对手工质感的敬畏、对生命体验的诚实、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他希望毕业生要永葆工匠精神、创新胆识和人文情怀,用艺术的方式回应时代命题,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艺术理想。

本科毕业生代表张梦蝶在发言中表示,4年的美院学习让她深刻理解了“艺术无界”的真谛,未来将继续用设计思维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硕士毕业生代表徐晓宇从书法篆刻的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了在数字时代坚守传统艺术价值的思考:“我们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摆渡人。”

(原标题:湖山入画 青春留痕 杭城艺术学院毕业季盛夏绽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乐怡 陈友望 通讯员 王怡航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