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神剪”,桐庐刘莲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12 09:39   

走近浙江非遗传承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浙江75人榜上有名,位列各省区市第一。目前,浙江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总数居全国第一。最近,快报记者前往桐庐,采访了桐庐剪纸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莲花。


位于桐庐县城西北角的旧县,曾是桐庐县治所在地,也是著名画家黄公望《富春大岭图》的实景地。在古时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肖园遗址中,有一栋白墙黑瓦的三层小楼,旧称“尺木轩”,刘莲花的剪纸工作室就在这里。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杭州共有12人入选,剪纸(桐庐剪纸)刘莲花名列其中,这也是桐庐剪纸手艺人首次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这次采访就在“尺木轩”进行。今年刚满60岁的刘莲花,头发乌黑,扎个低马尾,不施粉黛,笑意盈盈,有着一份手艺人的简单质朴。她领着我上了工作室所在的三楼,这里空间不大,有四扇小窗,光线还不错。

自从去年搬进来后,刘莲花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这是老城里一处小小的制高点,可以看到四周的屋顶和远处群山,环境清幽静谧,尤其是夜晚,“一点声音都没有”。她说,有一次自己早上就来了,带了两个面包,埋头苦干不知不觉就待到凌晨两三点,打车也打不到,索性在桌子上趴到了天亮。

小时候便与剪纸结缘

据明代《武林梵志》载,早在五代时期桐庐人就开始剪纸了。清乾隆年间《桐庐县志》里提到“嫁娶之日行亲迎礼用新轿花灯鼓吹前号”“以纸糊各种龙灯及竹马极工巧”“冬至缟纸衣展先墓曰送寒衣”,这些民俗活动中都有剪纸的应用。

桐庐人将季节时令、农事活动、节日农时、神话传说、礼仪往来、娱乐游艺等民俗乡风都融进了剪纸创作。形式多样,尺幅灵活,有单色、斗色套色、染色等多种剪纸样式,剪纸技法也含剪、刻、撕等方式。作为中国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桐庐剪纸和富春江山水一样“厚中见秀、玲珑剔透、质朴典雅、含蓄华丽”。

1965年,刘莲花出生于桐庐钟山的一个小乡村,太爷爷那辈是从温州迁过来的。在她的印象里,小时候爷爷便会剪纸,剪的内容根据节气变化而不同,比如过年时的竹篮、土灶上的六畜兴旺之类的图样,还有办喜事时的鸳鸯、喜鹊这些,放在被子、脸盆、马桶等各种生活用品上,包括清明节的花圈也是用纸剪出来的。

六七岁的时候,赶上家里哥哥姐姐结婚办喜事,刘莲花开始跟着剪些红双喜之类的图案,大人们便会奖励她喜糖、红鸡蛋,这是她童年最快乐的事。

拜师学艺,系统学习技法

17岁那年,参加工作的刘莲花来到了杭州城里。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剪纸爱好,而是四处拜师学艺,在剪纸工艺、特色上精益求精。45岁时,她提早从单位办理退休,专心从事剪纸事业。

刘莲花说,小时候家里祖辈传下来的剪纸只是些简单的图样,真正的剪纸创作、染色等都是桐庐剪纸老艺人朱维桢手把手教会的。

朱维桢是刘莲花的初中老师,也是她剪纸之路的领路人。上世纪90年代,刘莲花正式拜师,系统掌握民间剪纸水滴纹、月牙纹、波浪纹、毛毛纹等基础知识及刺孔镂空法、开线镂空法、暗刀镂空法等多种技法。

当时的桐庐剪纸,风格还是比较“粗犷”的。在一次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刘莲花偶然地见识到了乐清剪纸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的细纹刻纸作品,感叹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细?”之后她多次赶赴乐清,向林邦栋学习讨教细纹刻纸技艺,狠下苦功钻研,把细纹刻纸运用进了自己的作品,成为一大特色。

苦练技艺,形成个人风格

一件优秀的剪纸作品,离不开审美和工艺两者的共同成就。为了提高自己的绘图设计能力,没有美术功底的刘莲花特地学习了绘画,尤其是素描、山水、人物画这些,让心中的创意能够更好地在纸面上实现。

刘莲花的剪纸技艺,既融合了乐清细纹刻纸的细腻,又保留了桐庐山水剪纸的凝练,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在作品上烙下了深深的个人印记,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家老远一看就知道是我桐庐刘莲花的作品”。

与老师朱维桢合作的剪纸作品《潇洒桐庐》,是刘莲花印象深刻的第一部大作品,耗费半年多的时间,描绘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六处桐庐风光,最细处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另外一幅《南宋新老御街》,创作历时八个月,御街现场她去了不下十次,用上亿刀刻画出南宋御街的繁荣。在2013年第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上,她以这幅作品荣获“十大神剪”称号。

剪纸,其实不光是“剪”,用刀“刻”也是重要的一种技法。在工作室里,刘莲花为我们展示了她日日为伴的几把刻刀,其中一把由竹制笔杆和纤薄刀片组成,刀片取自老式闹钟里的发条。这把刻刀是刘莲花自己做的,已经跟了她十七八年了,发条的白钢是特别好的材料,耐用,不会生锈。

让桐庐剪纸登上世界舞台

刘莲花对家乡桐庐始终有着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怀。

2004年,桐庐县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5年,刘莲花回到家乡钟山,办起了桐庐巧手剪纸工艺厂,之后又创办了剪纸陈列室,开展剪纸作品的设计和研发,并且在工厂、中小学校等地开展剪纸培训,传承剪纸技艺。2014年,桐庐剪纸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桐庐剪纸的教学与推广成为刘莲花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刘莲花还在杭州商学院开设剪纸课程,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们上课。据说这门选修课十分热门,要靠“抢”的。学生的耐心和创意也常给刘莲花带来惊喜。她拿起手机里的一幅学生作品给我看,是一个动漫人物,“看着还不错吧,细节有瑕疵,比如这里断掉了”。

刘莲花的剪纸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大奖,还远赴南非、马来西亚、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非遗展示活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桐庐亚运分村为每位杭州亚运会马术冠军运动员都精心准备了一幅人物画像剪纸作品。最近,刘莲花正在创作56个民族系列剪纸作品,已经完成了十几幅,等这个结束了,还有56种花系列。另外,她还在构思一幅以富春山水为题材的大作品……

(原标题:全国“十大神剪”,桐庐刘莲花)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方玉倩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