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到165cm,50岁及以上,龋齿严重……武王墩墓主人楚考烈王长什么模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1-14 08:41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正准备做面容复原

2024年考古界最大的“网红”,是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是经科学发掘,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近日,武王墩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墓一号墓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墓中发现的一具成年男性尸骨,考古团队确定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寿春城成为楚国的最后都城。楚都寿春时期,正是秦统一的前夜,齐楚燕秦韩赵魏七雄争胜,逐鹿中原。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公子礼贤纳才,合纵连横,也为今天的人们带来了“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无妄之灾”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武王墩大墓,为这一段跌宕起伏的战国风云提供了历史见证。

身高不到165cm,龋齿严重

母亲从北方秦国来

2000多年的时光烟云后,经过近五年的考古发掘,武王墩一号墓仅仅文物就出土一万多件,数量十分庞大,宝贝种类包罗万象。除了数量惊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九室棺椁。

一号墓的木椁室,是考古首次发现结构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椁,分为外棺、中棺、内棺……层层包裹着墓主人。

这种楚王级别的九室墓,此前在国内尚无科学考古发现。

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由枋木、薄板搭建而成,总体呈“亞”字形。

经树种鉴定,武王墩椁室的木材属于两类树种:榉木和梓木。

墓椁盖板木材树种外层为榉木、内层为梓木。外棺、中棺、内棺用材则均为梓木。榉木作为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在古籍《山海经》《说文解字》以及《诗经》中皆有记载。在文化象征与等级制度范畴内,梓木于古代被视作上等木材,以梓木制成的棺木被称为“梓宫”或“梓棺”,通常为帝王等高级别统治者所用。

椁木上发现大量墨书、刻画、刻槽文字,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先秦棺椁标识文字。

在这座九室多重棺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墓主人的遗骨。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目前,墓中发现的遗骨不是非常完整,但头颅完好。现场的考古勘察发现,武王墩墓室在历史上曾被盗墓者破坏严重,盗墓者把墓主人尸身以及身下灵床一块拖到边室,拖的过程中墓主人尸身散落,现场发现的骨骼分成了几块。

橙柿互动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地提取武王墩一号墓人骨蕴藏的信息,考古人员正在开展体质人类学、古病理学、骨化学、古DNA分析、毛发检验、颅面复原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从阶段性研究成果来看,墓主为男性,死亡时年龄50岁及以上,生前身高在164.29-164.92cm之间,龋齿严重。

人骨呈现轻微的全身性骨关节炎,鉴于墓主年龄已步入老年,属于正常退行性病变,说明生前并未从事过多的重体力劳动,与其社会身份相符合。

从线粒体基因组来看,墓主人的母系来源,可能为古代北方人群。

这印证了一段历史记录,“楚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妇,秦、楚两国再次和解”。

这名被迎娶到楚国的女子,是楚考烈王的妈妈。

而在寿春四任楚王中,唯有楚考烈王熊元死亡时年龄在50岁以上,这与武王墩墓主人死亡年龄相符。

三维扫描结合DNA数据

将还原一代楚王面容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考古研究室馆员、武王墩考古队执行领队方玲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目前对于楚考烈王熊元的面容复原,已经在有计划进行。

2024年5月,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它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为原型,进行数字形象建立和互动智能体打造,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辛追夫人的复原技术,采用了领先的复原研究成果技术,以扎实的雕塑技能作方法支持,容貌真实客观。复原严格按照尸体颅面结构类型去推断,不臆造、不迎合“辛追是美女”的流传性喜好。

辛追夫人的复原,也给考古界一个新启示:让古人站在今人面前,历史会更鲜活。

武王墩考古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向橙柿互动记者介绍了楚考烈王颅骨的复原情况——

“目前,实验室正有计划对这个颅骨进行面貌复原,我这边在组织做这块工作,已经准备开始做了。近期已经对骨骼进行加固,墓主人的颅骨比较脆,尤其是鼻子周边缺损比较多,首先需要做一下干燥加固。我们准备春节后,开始对颅骨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墓主人的DNA数据已经在做检测,对颅骨扫描建模之后,结合DNA数据,再开展楚王的相貌复原,计划春节后可以陆续开展复原工作,目前正在做基础性的数据工作。

“我们很期待,一代楚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


(原标题:身高不到165cm,50岁及以上,龋齿严重……武王墩墓主人楚考烈王长什么模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潇龙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