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舞剑,吟诗作对、抚琴吟唱就是一天
创办全国第一家古琴馆
徐晓英
徐晓英独奏专辑《浙音雅韵》
家传古琴聊以自娱(宋)
杭州桃花河畔,有栋“安吉路38号”的小楼,终日古琴声悠扬。
安吉路一带的老人,对小楼里“琴多得不得了,学琴的人来来往往,排成长龙”的热闹场面记忆犹新。
几十年前,这里住了一位传奇女琴师徐晓英,正是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古琴馆“霞影琴馆”。
身形瘦削、爱穿旗袍、爱喝茶,练琴、读诗,头发花白的徐晓英,在邻居的记忆里,一直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早晨起来舞剑,然后吟诗作对、抚琴吟唱就是一天,像极了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世外高人。
这位传奇女琴师与浙派古琴有着怎样的渊源与故事?
浙派古琴崛起于南宋。南宋建都临安,众多文人琴家会聚于此,他们师徒相承,琴曲世代留存,琴谱的传承也更具系统性。因此,在南宋,形成了第一个成体系的古琴流派——“浙派”。
2024年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21年。其中,古琴艺术(浙派)于2008年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古琴艺术(浙派)的项目保护单位,多年来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古琴艺术(浙派)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这些年,古琴艺术(浙派)通过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的推进,变得空前繁荣,但浙派古琴,真正的流传脉络是怎么样的,现在还有哪些浙派古琴艺术家活跃在民间?
为纪念古琴艺术申遗成功21周年,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都市快报推出“浙派古琴”Discovery文化溯源专题,带我们走近源远流长的浙派古琴艺术。
琴筝双杰 被人戏称为“双枪老太婆”
隐在杭城闹市区的安吉路,民国时,这一带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当年的环城西路相当于西城墙,城墙外有一条桃花港河,也就是今天的桃花河。在清代诗人王洪笔下,桃花河与一路之隔的西湖美景相映成趣,“弱水与桃源,有路从教去,不见西湖柳万丝,满地飞风絮。”民国时期,安吉路、昌化路上,大批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在此结庐而居,只是随着城市更迭,当年的很多小楼已经不复存在。
安吉路38号,就是徐晓英的住处。
徐晓英是浙江省内最早举办琴筝培训班的老师,不仅古琴弹得极佳,古筝教学也是育人无数。因其琴、筝双杰,晚年被人戏称为“双枪老太婆”,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可谓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慕名上门求教,拜在徐晓英门下的数千名弟子中,有耄耋老人,也有垂髫童子,既有高校博士生、教师,也有退休女工、军人,还有僧尼等,五花八门。甚至不少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各地的古琴爱好者,慕名追到杭州。
2016年8月,79岁的徐晓英去世。在两个女儿章怡青、章怡雯的记忆里,那个夏天,花圈从家门口开始,一直排满了整个弄堂。
徐晓英去世后,章怡青、章怡雯接过了母亲的衣钵,成了“霞影琴馆”新的掌门人,继续传承和发扬浙派古琴艺术。
11月24日,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霞影琴馆迎来了二十三周年馆庆音乐会。每年这个时候,是古琴人的盛大聚会,也是霞影弟子云集杭州,致敬和悼念创始人徐晓英的日子。这一天,“浙派古琴艺术馆”也同时在霞影琴馆成立。在这个“浙派古琴艺术馆”中,你不仅能了解古琴与浙派古琴艺术,还能欣赏到徐晓英生前的各类珍藏,走近源远流长的浙派古琴艺术。
为什么是她,能创办全国首家古琴馆“霞影”?这还得从有杭州文坛“三老”之称、徐晓英的父亲,也就是章怡青、章怡雯的外公徐映璞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