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女性是怎么生活的?在一幅幅她们的书画作品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11月28日,杭州博物馆首个女性主题展“桃花得气美人中——明清江南女子的艺术与生活”将对观众正式开放。
展览特邀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研究馆员曹清作为策展人,以聪颖博识女性的才艺为主线,立足于杭州博物馆现有藏品,联合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全国16家文博单位,共展出文物及高清图版119件/套,其中二级以上文物46件/套,杭州博物馆藏明王端淑《墨笔菊花图》、清徐灿《观音童子图》等均为首次展出。
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说,通过这些明清时期女性的画作,可以探究她们的故事,包括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状态。“我希望大家不仅只是来看作品,更可以在这里读她们的故事。”
梳妆打扮
是古代小姐姐的自我修养
女为悦己者容。明清时期的漂亮小姐姐,对自己的妆容也十分在意。
想到唐代温庭筠那句著名的“闺怨”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即便是情绪低落时,也只是“懒”了“迟”了,最终还是会将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这大概就是一位古代都市丽人的自我修养。
古时女性的梳妆过程具有隐秘性和私密性,而绘画中有不少描绘女性梳妆打扮的题材,为我们一窥古代女性梳妆的闺中之秘提供了途径。比如,展览中杭州博物馆藏的清代徐宝篆、李修易《仕女图册》,仕女对镜梳妆,捯饬自己的妆容和头发。
梳妆打扮完毕,这些大部分时间全职在家的“宅女”,一天的“打发时间”就开始了。
有条件的士大夫会在其私家宅院中开辟后花园,供家中女眷游玩解闷。诸如教子、纺织、刺绣等都是女子重要的生活内容。刺绣,是古代女性的基本功。
有钱人家的女子,业余活动十分丰富,弹琴、下棋、看书、画画、写诗、烹茶、饮酒、游戏等。展览中,有不少闺中女子读书、写字、闲聊场景的作品。当然,倦了累了,也会发会儿呆。
迈出香阁
读书、结社,成为优秀“职业女性”
可是,困于闺中,并不能限制她们的才华。
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各城市间才女文化的兴盛,激发了对女性之美的重新审视。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不只外貌,“才情”成了女性审美的重要标准。一时间,各种身份的“女才子”令画家赋予美人图更加广泛的空间。
明末清初才貌双绝的“秦淮八艳”中,马守真(又名马湘兰)不仅擅诗文,而且以独特的兰竹画风闻名于世。马守真的《兰芳玉韵》册(杭州博物馆藏),也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与另一位明末女画家黄媛介的《山水合卷》(故宫博物院藏)等都在展览中可以见到。
不只是秦淮金陵城,景色秀丽的杭州也是“女子社团”遍立,词学鼎盛。比如,三百多年前,在杭州西溪就出现过一群蕙质兰心的闺秀女子,结社唱和,组成了闻名于世的“蕉园诗社”。诗社里每位才媛均有诗集留世,有些诗社成员还能诗擅画,官方史志也有记录。
民国学者施淑仪编辑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记录了1262名女诗人,清代女诗人大量涌现,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开放有关,也与少数思想开放的文人大力倡导有关。
她们进行读书、结社、登高履险、交友互访等活动,使得女性拥有了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视域。此时,女性可以作为弟子、读者、作家、诗人、书家、画家、塾师出入公众视野,结社吟咏、雅集酬答、拜师学艺。虽然像这样优秀的“职业女性”数量极少,但她们的存在激励着许多才媛开辟新的空间,女性特质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