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杭州良渚,群贤毕至。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主论坛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得主白简恩,“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麦家,尼加拉瓜西班牙语学院院士罗茜奥・奥维耶多,华沙国立肖邦音乐大学萨克斯管演奏家保罗・古斯纳,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等发表主旨演讲。
白简恩定义了人类生物考古学这一国际领域,通过法医学、病理学、医学、人口学、生物地球化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丰富了考古学对过去人类的认知。在论坛上她提到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古病理学,它在探索古代人类以及社会文化演变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它的灵感来自健康,关注的是当前和未来全球人类健康问题。”
在论坛上,麦家讲了一个故事:他的英语翻译,一位剑桥大学的文学博士,研究的是中国先秦文化,无比赞叹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别是像良渚、长城、大运河这些辉煌的古建筑。
“然而,来到良渚你会发现,长城、大运河这样古老伟大的文明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里讲述,它们的精神源头底座也许就在此刻我们足下——五千多年前的良渚,这位神奇而伟大的文明讲述者!”
麦家说,这是一次关于良渚、关于古老中国、关于文明和文学艺术的对话。接下来会考虑写一部良渚题材的书籍,良渚元素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宝矿,有很多可以从中吸取的灵感和素材。
有相同想法的还有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他说:“良渚我曾经来过,印象非常深,5000多年前文明程度如此之高,它体现出的那种精神状态,对我的创作是有启发的,我很愿意以良渚文化为灵感,创作带有个人标识的音乐,这是向传统致敬,也是站在传统的基础上,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对未来的预见,对世界文明新的贡献,以及与世界文明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