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同时上线
“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夜幕下的南浔古镇,桨声帆影,星光点点,满载着书香的摇橹船,从小莲庄码头出发,驶向烟波深处。码头的另一端,是与小莲庄隔溪相望的嘉业藏书楼。浩渺之间,仿佛看到昔日嘉业堂主人刘承幹,泛舟溪上,醉心淘书于摇橹船中,遍访珍本秘籍。
100年前,1924年的那个冬天,湖州南浔古镇鹧鸪溪畔,一座花费十二万银元之巨的藏书楼,历时四年,终得落成。嘉业堂诞生百年之际,昨天,“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湖州)在南浔古镇启幕,消失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湖州“书船”穿越归来,重现人间。
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乃至民国的湖州“书船”,将江南这一特有的“流动的书肆”曾罕见地兴旺了400多年。小小一叶“书船”,穿梭在江南密布的水网之间,不仅成功将我国古代贩书业发展推向顶峰,还串起了江南刻书业、藏书业的传承与繁荣,在中国图书史长卷中写下了浓墨重彩而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次晒书大会,不仅仅是对嘉业藏书楼百年历程的一次庆祝,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与传承。大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书韵有道”《典籍里的中国》分享会、“书藏有象”珍贵古籍晒书讲述、“书传江南”文化沙龙、“书楼有戏”文化展演、“书润古今”嘉业雅集以及嘉业藏书楼文献文物特展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图书馆和蚂蚁集团员工志愿者共同合作完成的文澜阁与四库全书“书阁一体”项目成果——“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正式发布。即日起,你只需要在支付宝App中搜索“文澜重光”,就能通过小程序线上游览文澜阁,并可以沉浸式阅读数字版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感受书与阁在数字世界的“书阁合一”。
与此同时,“册府千华·百年嘉业:嘉业藏书楼文献文物展”已经于11月7日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开展。此次特展通过一系列珍贵文献和文物的展示,全面呈现嘉业藏书楼的百年历史,你可以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到嘉业藏书楼中的珍稀古籍和善本,感受书籍带来的文化震撼与心灵洗礼。
江南有“书船”,南浔有“书客”。“书船”归来,乃南浔之幸。
2024中华传统晒书大会
首次走进百年藏书楼
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图书馆(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负责人及古籍部主任,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代表、专家学者,以及藏书楼和私人藏书家代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华古籍文化的辉煌与传承。
中国自古就有在农历七月初七翻晒藏书的传统,最初是为了保护典籍,后来在历史发展中已逐渐成为我国独特而浓厚的书籍文化。国家图书馆倡导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晒书大会”,让古籍中的真善美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晒书节日。
这是一场书香的盛宴。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19年起,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倡议下,全国各地古籍收藏单位,连续六年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中华大地上,从每年七夕开始,陆续“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晒书活动。公私藏家与民众一起分享古籍知识,光大中华典籍保护传统,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了起来。
这是2024中华传统晒书大会的重磅收官之作,也是晒书大会举办以来最为盛大的一届。“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晒书大会落地湖州南浔,走进浙江百年藏书楼,是书香浙江的见证。
何以湖州,何以南浔
为什么选在嘉业堂?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浙江湖州作为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湖州私家藏书,历经千年岁月文化风尘的洗礼,藏书名家辈出。从有史籍记载的南朝沈约到民国时期刘承幹,绵延1500年,一个个藏书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多彩的湖州藏书史,藏书名家不绝如缕,藏书楼阁名冠天下,是无可争议的中国藏书文化重镇,藏书文化的中心地之一,被王国维赞誉为“藏书之乡”。
据吴晗《两浙藏书家史略》初步统计,自晋至清末,浙江仅以私人藏书家计,就有359人,藏书楼有名可考的就达180处之多。
其中,南浔“嘉业堂”更是私家藏书的巨擘。嘉业堂主人刘承幹,是湖州南浔“四象”之首刘镛之孙。楼名“嘉业堂”,来源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嘉业”即美好的事业,藏书这项美好的事业,贯穿了刘承幹的一生,也承载着几代国人接力守护的心血。
鼎盛时期,嘉业堂藏书达20万册、60万卷,缥缃满架、精品纷呈,成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私家藏书楼。
镇楼之宝有著名的“宋刻四史”:字大如钱的宋椠《史记》,镌刻遒劲的《汉书》,雕版精致的《后汉书》,纸墨精良的《三国志》。其中,明刊本是嘉业堂的精华。明代国宝级典籍《永乐大典》全世界现存仅约400册,其中有42册盖有“吴兴嘉业堂藏书印”。
书藏南浔。正是嘉业藏书楼,让南浔的水土有了深藏于血脉中的书卷之气,如经久不息的溪流,从一家一户门前汩汩流过。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的进士多达41人。南宋至民国,全国有影响力的南浔籍专家、学者就有80多人。清三百年,南浔出学者450人,著作1200种。江南六古镇,南浔独占鳌头。
手握孤本、善本而不自秘
从私人藏书楼到现代公共图书馆
古镇上的张静江故居“尊德堂”前,有一副抱柱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积德”和“读书”四字,可以说覆盖了南浔乃至整个江南的商贾名流、文人学士的心智探求和理性嬗变过程。
身为一个藏书家,刘承幹最难得的是手握孤本、善本而不自秘,尽量使其发挥“作育人才”的作用。嘉业藏书楼建成后,一直秉持藏以致用的理念,开放藏书供人阅读。楼内辟有专门的阅览室,只要有熟人或名人介绍,都可以来此借阅抄录。有学者为了抄书,在楼中一住数月,膳宿都由刘承幹负担。
除此之外,刘承幹还热衷于自费雕版刻印,使得嘉业藏书楼逐渐成为一座中华民族古代珍本的宝库。他在坚持一流水平校勘补遗的同时,还坚持一流的用料和刻印。版片全部采用枣木,枣木纹理细密,质地较硬,且不易虫蛀,适合南方气候下长久保存。王汉章在《刊印总述》中称刘承幹的刻书是“近三十年来,木版家刻书之最精者”,是“近代中国木刻书之代表者”。
他曾斥巨资将约三千卷古籍进行了雕版刻印,使不少珍本得以流传。吴昌硕、王国维等人都曾为嘉业堂刻印的书籍校订过稿本。
浙江藏书家不仅以藏书丰富闻名于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作出巨大的贡献。1951年11月19日,70岁的刘承幹致函浙江图书馆,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从此,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名楼从私人藏书楼转变为浙江图书馆古籍库的一部分。
从私人藏书楼到现代公共图书馆,嘉业藏书楼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印证着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