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染色司 唐宋有染院 槐花花蕾能染出古代皇家专用的明黄这场植物染大展告诉你色彩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1-05 07:40   

杭州的秋天是彩色的,各种树叶五彩斑斓。

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内,一场很应景的“染旷野的情绪”中国植物染艺术展刚刚开展。这是博物馆开馆15周年馆庆同步大展。

展览特邀近60位国内外艺术家的66件作品参展,从“大地之色”“正阳之色”“天水之色”“庆喜之色”“奥秘之色”五个色系,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植物染中的植物科普、染色学理、工艺技艺、发展现状和艺术表达,呈现多种植物染色艺术的色彩故事,并用中国文化中的色彩寓意传递出“天人合一”的情感和鸣。

植物染,也被称为“草木染”,顾名思义,是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为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传统工艺,历史非常悠久。

史料记载,至少在周朝时,人们就开始用花果的根、茎、叶、皮提取染液了。《诗经》中的“青青子衿”“绿兮衣兮”等诗句里的颜色,就来自天然植物。

中国历代朝廷都设有负责染色的官职,名为“染人”,历朝的染色机构有不同的名字,比如秦朝的染色司、唐宋的染院、明清的蓝靛所等。

传统的植物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获取其他颜色。东汉《说文解字》中,记载有39种色彩名称;到了明代,《天工开物》等书里有记载的色彩名称增到了57种;到了清末民初的《雪宦绣谱》里,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在创造无数中国传统色的同时,国人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独属于中国的色彩文化系统逐渐形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川含色,草木有情。中国湿地博物馆迎来15岁生日之际,推出的这场大展以中国传统植物染为切入点,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到生态之美与文化传承的魅力,以此向时间致敬,向自然致敬。

“染旷野的情绪”中国植物染艺术展

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402号中国湿地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时间:即日-2025年3月2日

展馆开放时间:每周二到周日9:00-16:30

(16:00后停止入馆)

多知道一点

身边的植物能染什么颜色

身边的植物可以染成什么颜色?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姜黄

姜黄的块茎可以提取黄色食用染料。这种长得有点像芭蕉的植物,原产地在印度。据记载,印度的老百姓食用姜黄已有5000年的历史,咖喱就是用姜黄的块茎磨粉制成。

在中国,姜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姜黄就有详细的记载,称其药性为辛,苦,大寒,无毒。古方用姜黄治风湿引起的痹痛,也能治心痛难忍等。

姜黄染出来的颜色,有点偏橘黄色,一般的中药房都可以买到。

蓝草

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劝学篇》说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蓝草的叶子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青的蓝草有蓼蓝、菘蓝、马蓝等,牛仔裤最早则是用木蓝染的。

虎杖

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染料。用它的根,可以染出红色,但用得比较少。染红色用得更普遍的是红花。

关于虎杖的名字,有个典故。相传孙思邈在城外采药时,遇到一只受伤的老虎,孙思邈见这只老虎腿又红又肿,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药喂老虎吃下。几天后老虎的腿便痊愈了,从此与孙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后人就把这味草药叫作“虎杖”。

麻栎

麻栎是橡树的一种,它的果实有的地方叫橡碗子,很坚硬,有点像栗子。用它染色,步骤很简单,采下壳斗煮水,然后用黑矾媒染,据说还能当天然染发剂使用。也许古人想要遮盖白头发,就是用的它。

地黄

在农村,很多孩子喜欢地黄的花,花的形状宛若酒杯,摘下来吮吸,花蜜很甜。但染色用的是地黄的根。刚刚挖出来的地黄根叫鲜生地,可以入药,有止血凉血的作用。地黄根的汁液染出来的织物,颜色为金黄色。

地黄在唐朝时候还用来喂马,据说吃地黄长大的马,光彩照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采地黄者》里写道: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槐花

国槐树的槐花花蕾,形状如米粒,所以叫槐米。明黄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专用的颜色,用槐米染成。中药店买来槐米后,在水里煮一会儿,把渣去掉,明黄色素就会出现。

乌桕

叶片和果子很小,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现在这段时间,有的叶子已经开始呈红色,红绿相间,非常漂亮。保俶北路的行道树就是乌桕,乌桕的叶子主要用来染黑色。

(原标题:秦朝有染色司 唐宋有染院 槐花花蕾能染出古代皇家专用的明黄这场植物染大展告诉你色彩的故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俞静漪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