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小家的力量, 让城市这个大家焕发光彩”1.48米的荣誉证书,是爱的高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30 06:57   

今年入夏以来,杭州持续高温,屡破纪录。但在西湖苏堤附近,有一队“红马甲”每天准时出现,不畏高温,用汗水守护西湖的绿水。

其中一人,发已斑白,手持自制的打捞兜,指挥着六至八名志愿者,清理漂浮在湖面上的水草和杂物,然后用扁担将这些垃圾挑到指定的地点,日复一日,已经持续了1550多天。

他就是杭州市、区、镇三级民间河长,“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水韵西湖365”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始人竹书鸿。

“志愿红”成为西湖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水韵西湖365”,全家一天未缺席

如果给竹书鸿一家列个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

凌晨4:50,夫妻俩洗漱完出门,从萧山闻家堰驱车前往三台山,竹书鸿的工作地浙江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

5:30左右,和“水韵西湖365”志愿者汇合,开始一天巡湖等志愿服务。

7:30左右,志愿服务结束。妻子任秋芹开始清洗当天志愿者的工作服,竹书鸿准备上班。

9:00左右,任秋芹坐公交车回家,到闻家堰就是中午了。

每一天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夫唱妇随。

至于说大致,是因为竹书鸿和任秋芹难免会有跑不开的时候。这时,他们出生于1991年的儿子竹昱波就顶上了。事实上竹昱波每周六周日一般都会和父母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他的本职工作是在保险公司上班,受到父亲的影响,现在是西湖水域管理处的民间湖长。

为什么要让儿子顶上?因为竹书鸿有个愿望——“水韵西湖365”,他们家一天都不能缺席。

用专业技术,投身新时代生态环保

这样的有爱之家是怎么形成的?在竹书鸿的讲述中,一幅图景慢慢清晰: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竹书鸿从浙江嵊州来到杭州,入职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被聘为司炉工。从临时工做起,可竹书鸿并不以“临时”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经手完成的活,都是又快又好。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竹书鸿发现,自己遇到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性难题,常常束手无策。“我要做技术专家!”他暗自下定了决心。

凭着一股子执着和钻研精神,他从普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水电、锅炉、中央空调操作、水质化验、家电维修、卫生洁具翻新等多类工种技能,他都娴熟掌握了。

此时,人生中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了:在这里,他遇到了她——任秋芹。

他们相识、相恋、结婚,到今天携手并肩共度了35年。竹书鸿为了多学一门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常常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任秋芹省吃俭用,把有限的工资都用在这上面,而且从不抱怨,和爱人一同分享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正是在妻子的支持下,竹书鸿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获得了浙江工匠、省级高技能人才等称号,近年来又先后拿下5个国家实用专利。

后来,竹书鸿走上了管理岗位,工作变得更加繁忙,身兼数职,几乎全年无休。任秋芹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竹书鸿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竹书鸿说,自己取得的“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都源自爱人的支持。家里叠加起来高达1.48米的荣誉证书,就是爱的高度。

“家庭的意义不仅在于团聚,还在于共同的责任”

“竹书鸿公益服务志愿队”成立于2016年。志愿队从“助老助残”服务起步,每月定期上门免费为独居或残疾的高龄老人家庭进行水电维修,每周坚持赴西湖景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队凝聚了一批人,帮助了一批人,也影响了一批人。

“10年前的一个高温天,住在翁家山的翁大爷家中电路跳闸找不到人修,我听说后,就去帮他修好了线路。老人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让我深感帮助他人的幸福。于是,从那一年起,我正式投身了志愿服务。”竹书鸿说,这是他成为社会志愿者的初衷。

一开始,忙碌的公益生活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们的想法:2021年除夕下午4时左右,一家三口正要准备年夜饭,竹书鸿接到杨梅岭一位孤寡老人的求助电话,家里的电突然跳闸了。

在这团圆时刻,一家三口放下了手中的活,驱车20多公里,从萧山冒着寒风赶到老人家里,修好了电路。

当老人看到电灯亮起,激动地说,是志愿者让他这样的孤寡老人过上了光明的年、亮堂的年。

任秋芹和竹昱波被深深打动了。

他们同意竹书鸿说的:家庭的意义不仅在于团聚,更在于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用爱心回馈社会。

父子间达成的志愿默契和爱心接棒

2020年,竹书鸿通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的“三扩充”,将2015年创立的“水韵西湖”提升为“水韵西湖365”。而这个升级版志愿项目,也成为竹书鸿和竹昱波父子间达成的默契和爱心的接棒。

妻子和儿子一开始是反对的,不是反对做好事,而是担心他的身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忙不过来怎么办。但最终,他们被竹书鸿的坚持所感染,全家都加入到护水队伍中。

竹昱波更是拿出3万元钱,用于“水韵西湖365”的注册资金,他同时也成为这个公益组织的法人代表。2019年至今,包括“水韵西湖365”在内,竹昱波先后参与创立了“竹服到家”“居家无忧”“工匠大讲堂”“建保DNA”“护宝金叶子”等六大公益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他还成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书鸿公益发展中心,承接了名胜区社会发展局核准的81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和20多户高龄、孤寡老人的水电综合维修服务。

这几年竹书鸿家里吃年夜饭时,都会有一个固定的项目:拿出1万元作为志愿经费,全家至今已为公益志愿服务贡献14万余元。

他们一家人所做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21年,竹昱波荣获杭州市第一届“社区青年环保达人”称号;2023年,他又荣获杭州市“最美志愿者”;2022年,他们一家被评为“杭州市最美家庭”,次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庭”……

“做公益服务最难的是每日的坚持”

竹书鸿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志愿队已拥有600多名志愿者,年纪最大的57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44岁。如今志愿团队是由省市机关党员干部、教师、学生、记者、退休职工等多种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看到这么多爱心人士加入队伍,作为队长的我非常欣慰。”

他们有个统计:近十年来,竹书鸿带领团队巡湖里程18万多公里,志愿时长6万多小时,打捞垃圾1400多吨、死鱼10000多条,捡拾烟蒂51万多个,打捞捡拾的塑料瓶3.5万多个。

2024年4月,来自新疆阿克苏的“最美家庭”阿布地克然木一家,和竹书鸿一家结成了“亲戚”。相隔4600公里,两个“最美家庭”分别到杭州西湖边和阿克苏多浪河边当志愿者,打捞湖面杂草垃圾,“志愿红”从西子湖畔复制到了天山脚下。

“一个小家、两个小家……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联合起来,尽我们小家的力量,让城市这个大家焕发光彩。”竹书鸿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郁葱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