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人神鼓昨晚重返杭州 创始人刘若瑀爱读泰戈尔 也读米兰·昆德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2 08:35   

时尚界最近有一个时髦词,叫作“山系穿搭”,指的是宽宽松松、工装、适合户外和徒步的一种着装风格。67岁的刘若瑀,却真的是住在山上的“山系女子”。约她谈工作事宜,一定会得到一个“在山上or不在山上”的状态:“刘老师上山了/刘老师几号下山。”

优人神鼓的排练场在山上,在山林之中,她创造和推动了独具魅力的融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的优人神鼓。

年轻时,刘若瑀是台湾文艺界的小妹妹。

金士杰、陈国富是她的“大哥哥”,她跟着他们到处看电影,创办电影杂志,看着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如何挥洒自己的创造力。“我是他们一群人中年纪最小的,大学都还没毕业。”后来,她加入兰陵剧坊,跟着金士杰一起做剧场。兰陵剧坊的代表作《荷珠新配》中,她主演荷珠,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在美国读书的刘若瑀成了同学李安的电影女主角——此时李安正在拍摄自己的毕业作《分界线》。刘若瑀记得当时剧组有个意大利演员,李安跟人讲戏讲着讲着,突然科普起了中国文化,“他说你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刘若瑀的电影事业没有继续,而是回到台湾,在1988年创立了优剧场。优,即表演者的意思。优剧场的出现,掀起了台湾的小剧场风潮。几年后,她遇到了黄志群,将击鼓、静坐和武术融入剧场创作,“优剧场”进化成了“优人神鼓”。

无论是首登世界舞台的《听海之心》,还是实践“道艺合一”的《金刚心》《勇者之剑》,优人神鼓在杭州有自己的一批拥趸。在6月18日晚上的工作坊活动上,提问的观众都表示,自己看过优人神鼓每一部来杭州的演出。

而在昨晚(6月21日),杭州观众也时隔多年,在杭州剧院,与优人神鼓最新的《墨具五色2.0》重逢。这是刘若瑀与庄子的一次对话。

是表演者,是写作者,但是回到创作的最初:刘若瑀看什么书长大?

最不爱读言情小说 喜欢泰戈尔和禅宗

快报:你的阅读口味是怎样的?有没有绝对不看的书?

刘若瑀:我从小到大,最不爱读的就是言情小说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太大兴趣。看电影也是,爱情片没法看下去。念大学的时候我对哲学感兴趣,这个时期看了大量笛卡尔、黑格尔的书。到了加州之后,我又对神秘学产生兴趣,喜欢上了泰戈尔和禅宗,所以阅读了相关的书籍。

快报:听上去你真的是个很“非主流”的阅读者,那你读过的“最红”的书是哪本?

刘若瑀: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算吗?

快报:你会带什么书上山?

刘若瑀:我有两本书从来不离身,一直揣在包包里随身带着的。一本是《金刚经》,一本(是)《心经》。在我挫折感最重的时候、最低潮的时候,里头的话语挽救了我。读《金刚经》的过程,会完全让我忘了自己发生什么事,我会读到痛哭流涕。所有遇到的事情,会通通变得微不足道。

快报:对你艺术生涯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

刘若瑀:Susan Zannos(苏姗·赞诺斯)的《人的类型:身体与性格探索》。

会向年轻人推荐什么书? 《老子》《庄子》和泰戈尔的诗歌

快报:你自己也写过《刘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课》,如果给当今想从事这行的年轻人再推荐三本书的话,你会推荐?

刘若瑀:我首先推荐《老子》《庄子》。这两本书中包含了表演者的身体观,中国人的身体观,不是技巧的呈现,而是寻求内在的力量。比方说太极的核心,就是来自《老子》。另外我想推荐泰戈尔的诗。泰戈尔的诗歌有一种很高维的爱的力量,不是那种小情小爱。如果明白这种内在对话的情感,感受到这种内在的联系,我觉得无论你处于什么时代,比如说现在,如何去理解AI?会有一种从源头走进去的感觉。大家可以把这几本书作为床头书,每天看几个字进去也好的。

快报:你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特别是儿子,还是导演,养育他们的过程中有没有阅读的趣事?

刘若瑀:这两个小孩哦……女儿从小跟我们跑剧场,长大后就跑去泰国打坐,研究心理学。儿子搞电影,从小什么书都看,很好笑的是他特别喜欢看爱情片。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带上他一起去以色列演出,他就把我们带的几本跟以色列有关的书看完了,然后开始跟我们讲这个地方的历史大事记,那时候才十一二岁吧。对,他念书的时候还会写历史小说。

快报:优人神鼓的表演大于文本,但是有机会的话,有没有哪本书,是你特别想搬上舞台的?

刘若瑀:这次的《墨具五色》,就是《庄子》啊。你可以在里头看到大鹏展翅、庄周梦蝶……这是一部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长出来的戏剧剧场新模式。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高华荣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