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逝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1 08:16   

他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书法专业

2024年6月9日21时57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

刘江之子刘丹在朋友圈发文悼念:“愿您在天堂继续挥毫、篆刻,愿金石永寿。”

刘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1926年7月生于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幼承家学,酷爱书画。

1945年,中等师范毕业后,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1949年,这位多才多艺的热血青年投笔从戎,曾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从部队退伍后,1957年,复学于浙江美院国画系,得校长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教书法、篆刻等课程。1963年加入西泠印社。

刘江曾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浙江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甲骨文字研究会会长,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

他参与筹建了 中国第一个大学书法专业

作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早期开创者之一,刘江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从初创到蓬勃发展的50余年。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曾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书法学在中国美院开始其高等教育的学历教程。从那时到20世纪90年代,它经历了一个漫长却又是深思的初创期。刘江先生是横贯这个初创期的承上启下之人,属早期开创先驱,亲历书法教育发展全程,观其简历,几为国美书法美育的缩影。其德望不唯为国美代代学子所尊,亦为全国书坛所重。”

1961年,刘江在浙江美院国画系毕业留校任教,作为陆维钊的助手,他参与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书法专业。1980年,他与沙孟海、朱家济、诸乐三、章祖安组成了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系首届研究生五人授课组,他们所教授的这5位书法系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后来也都成就了“书坛传奇”。

刘江看重传统的力量,经常教导学生“要学传统,不要学老师”。

退休后,他又为成立中国第一个书法系积极倡议,反复呼吁。几十年里,刘江始终怀着对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事必躬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法学生,这些学生现在大多数都是国内外书法界的中坚力量。

他为西泠印社的建设

倾注了大量心血

书坛泰斗沙孟海曾这样评价刘江的为人和艺术造诣:“艺事精能,不拘一格,英绝领袖望之斯人。”

1963年,刘江加入西泠印社,并当选为理事;1983年,他当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2012年,当选为西泠印社执行社长;2023年,当选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

几十年来,刘江对西泠印社的恢复和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并积极倡导和促成了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印学图书馆等的成立,为印社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刘江为西泠印社的发展殚精竭虑,同时,自身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独树一帜,强调“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印学观。

刘江十分重视书法篆刻理论,撰有《论甲骨文书法》《略论唐宋元官私印》《论气》《吴昌硕艺术精神》等论文40余篇,发表在国内以及日本、韩国等。有《中国印章艺术史》等十余种专著面世,出版有《刘江篆刻选》《篆书唐诗一百首》等六种。其中《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四种已被译成日、韩等国文字出版。《篆刻美学》被美学家蒋孔阳称为“填补了中国美学的空白”。

2001年,刘江被授予浙江省“20世纪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和“鲁迅文艺奖·优秀奖”。2008年,他被文化部公布为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他被授予“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同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篆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杭州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他的作品

在刘江身上,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他的艺术人格魅力。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对传统的重视、对前辈的尊敬、对同仁的真诚,视为一种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他曾说:“篆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我不仅用它来健脑,也通过它来言情、言事、言志,主要是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人民的艺术家,他始终坚守“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艺术回归人民”。近些年,他慷慨地向中国美院、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等捐赠了数百件书法、篆刻代表作及印章原石,从数量到质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刘江看来,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与大众共赏,为社会、为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才是最幸福的。

在杭州,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刘江的书法篆刻作品。

比如,南宋御街中山中路16号的刘江艺术馆。2018年,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和上城区政府共同筹建的刘江艺术馆正式开馆,以梳理和研究刘江的书法篆刻艺术和书学印学理论为目的,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各类专题学术展览、学术研讨会。

刘江在西子湖畔学习、工作、生活了近六十年,他曾说,“西湖以慈母的关怀每时每刻、无私长久地滋养着我,抚慰着我”。

在西湖景区里,许多名胜景点也都有他题写的楹联、匾额。如,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祠的匾额;花港观鱼东门入口的“满倾竹叶春光滑,轻摘蕉花晚霞稀”;凤凰山“月崖”等。

金石红泥,千秋万代,如今,这位书坛尊者已逝,他的精神与作品却艺脉永存。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