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我的阿勒泰》,平时喜欢听周杰伦
在很多人印象中,博物馆一向是“深藏功与名”的。最近几年,这种印象明显已经被颠覆了。“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风尚,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让博物馆与普通人的关系更亲密。
博物馆的管理者,在这里面起到了尤其关键的作用,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蔡琴就是个典型案例。
今年年初,蔡琴被新浪微博评为“2023年度旅游人物”,全国仅四人。她从2018年开始注册微博,在微博上人气很高,她发起的几个文博类话题,总是从观众的内心体验出发,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转发、评论数破万。她常会在微博上撰写文博类文章,具备深厚的学术积淀,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聪慧发挥到精妙,目前已经收获了超过50万粉丝。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由蔡琴编著的《丽人行》系列展览配套图书《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又荣获了2023年度“中国好书”奖。
作为一个博物馆的工作者,蔡琴比一般观众容易看到更多的书画藏品,她说自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被关于女性的图像所吸引。多年来,蔡琴经过大量的阅读与研究,尝试把历史上专门描绘女性生活的分散画卷连缀起来,并以当代的、开放的视角,探究古代女性的社会生存环境、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状态。
一直为文博事业奔走的蔡琴,平时读些什么书呢?
影响最深的书是《红楼梦》
快报:您阅读的第一本重要的书,或者说对您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
蔡琴:应该是《红楼梦》。我们小时候书籍太匮乏了,有时候看到几本小人书就会让我喜欢得不得了,会反复阅读。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读到了《红楼梦》,书中细致描写了许多细节非常打动我,比如秦氏的闺房香艳奢侈,林黛玉的闺房清雅充满书香气,薛宝钗的闺房如雪洞一般表现出女主人淡泊冷漠的性格。只读文字,脑子里就全是画面感。读大学的时候,我还专门买过一套《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后来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有一些影响。
快报:旅行途中会带什么书陪伴?
蔡琴:一般带专业类书会多一些,还有一些女性名人传记。比如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还有“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的人生回忆自传《黄沙与蓝天》。
快报:最近阅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蔡琴: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平常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跟专业相关的书籍,也会给自己一些轻松阅读的时间,读一些时下比较热门、有一定话题性的书,比如之前读了麦家的《人生海海》,最近读的是《我的阿勒泰》。这个跟听音乐很像,假如我是研究古典音乐的,好不容易让自己放松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再去听专业领域的歌,我会选择听周杰伦,阅读也是一样,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需要一些轻松阅读的。
快报:近年来文博大热,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是否可以给年轻人推荐几本文博类必读书籍?
蔡琴: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博物馆呈现出来的内容是很多元的,每个人在这里可以汲取到的知识点也是不同的。如何看懂一座博物馆,可以推荐的书有很多,近期出的就有两本基础类的。一本是《博物馆是什么》,由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学者陈建明和独立策展人张小溪编著,历时3年完成;另一本是英国作家写的《博物馆基础》,相当于一份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
描绘“中国古代女子图鉴”
快报:请您介绍一下《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这本书有哪些内容?
蔡琴:《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的框架来自我策展的《丽人行》云展的5个单元的内容。为了观众更好地看展,我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中读课程中凝结成五个方向发出的问题。“形象”——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妆容”——中国古代女性的妆容打扮、“空间”——女子生活和活动空间、“才能”——古代女性的才情技能、“创作”——古代女性的书画创作五个方面,《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就由这5个部分组成,展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和生活图景,展开对女性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收录古代女性相关图像及文物,附有学者专文数篇,带读者走进中国古代女性的世界。
快报:怎样通过这本书向现代读者讲述她们的故事?
蔡琴:观看古代女性图像不仅是为了了解古代女子所处的世界,更是为了映照当代社会、借鉴和反思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突围之道。在这个意义上,当时就希望《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引领我们走进古代女性艺术世界、探索当代女性发展道路的灯塔。
过往所有的有关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研究积累,都为《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丽人行”如何“行”?“行”向何处?在寻找、了解、对话之后,也许每一位读者都能像图像中的不同时代的女性那样开启一扇扇门,成为持续发光的、有力量的群体,永远“行”在路上。
快报:对于“丽人行”系列展览和新书《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两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蔡琴: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人群,她们的历史、文化需求和个人经历都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博物馆作为文化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有必要对女性群体给予关怀。
因此,在两性平等大讨论兴盛于公共空间之前,尽管女性题材文物展览早已有之,但它们基本上处于普及知识、艺术欣赏层面,“性别”在此似乎只是展品的“题材类型”,而非“诠释角度”,与长久以来女性在男权话语表征体系中丧失了话语权的现实联系紧密。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数量可观的古代藏品参与到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讨论中,缩短其与当代人的心理距离呢?“丽人行”系列展览和与之配套的图书《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尝试给出一种解决方案,从藏品的性别视角研究、女性形象与角色的拓展、叙事中的女性主体性强调并形成了极具深度和哲思的表达,促进了历史文化领域对女性话题的重新审视。
目前,“丽人行”系列的全新展览“丽人行——中国近现代女性图像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展览中,带领观众走入情境式、剧场式的近现代女性主题展览,让“丽人行”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古代走向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