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摇滚!“超级明星”回归!这波回忆杀,让新老杭州人都坐不住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7 22:10   

杭州发布消息 昨天,一条杭钢公园的推文刷屏杭州人朋友圈。不少杭钢子弟前来报到,感怀青春岁月;也有人感叹杭钢的变化,称其为杭州的《钢的琴》。六十年,从钢铁轰鸣到琴弦激荡……

近日,大运河杭钢公园试运行的消息

让不少人都沸腾了

身着旧工装,蹬上自行车

雄赳赳气昂昂走进钢铁厂

烧结、炼钢、轧钢……

这是老一辈杭钢工人打卡上班的景象

穿着时髦有个性,带上单反相机

兴致高涨地走进公园

拍照、露营、蹦迪……

这是新一代年轻人打卡公园的方式

当一位登场近六十年的“超级明星”

久别回归

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在这片热土诞生?

作为杭州钢铁厂的旧址复建,这里不仅是年轻人打卡拍照的户外聚集地,更承载着老一辈杭钢人的集体记忆。

新与旧的对话,在今天不断地发生着。人们庆幸的是,老工厂从来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活着。

年轻人的出片打卡点

是老一辈的上班打卡地

五月以来,杭钢公园接续举办了音乐活动,晚上高炉亮起了灯光射向远方,在乐迷小高眼里看来,“妥妥的赛博朋克”。

李和平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上过一辈子班的地方,如今成为了年轻人乐此不疲的音乐“圣地”。70岁的她,已经能脱口而出“电子乐”“草莓音乐节”等时髦新词。

出生于1953年的李和平是老一辈杭钢人的典型。她从小跟着父母在杭钢长大,曾经担任过配料工、播音员,读完大学后回杭钢技校当了十年教师,后转岗到杭钢组织部门直至退休,现如今在杭州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已经有十余年时间。

“我是1970年进厂的,那年我17岁。”作为二代杭钢人,李和平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如数家珍,她的诉说也足以串起了几代杭钢人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解决浙江钢铁供应不足所造成的需求矛盾,浙江钢铁厂应时而生。1956年9月浙江钢铁厂筹备处成立,1957年4月基建的序幕由疏通河道拉开,1958年2月26日7时7分,炼铁车间1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5月17日10时30分,1号转炉炼出了第一炉钢水。

成就这一钢铁奇迹的是工人们。李和平的父亲就是杭钢初代建设者,当时的工人们住茅草屋、睡破庙、干建设、搞生产,终止了浙江没有钢铁生产的历史,浙江的钢铁工业就此起步。而后几近更名和创业,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杭州钢铁厂。

后来,“十里钢城”的称号在半山区块响亮地被叫开,庞大的钢铁工厂之后,是一个更庞大的生活社区,人们生活在这里,就像一个小社会,一座小城市。

“很多人跟我一样,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杭钢。”李和平说。

热火朝天的车间景象

“我梦里回到过那个地方

奔腾的铁流,飞溅的钢花,穿梭的飞龙。在李和平一代人眼中,在杭钢的日夜,足以用这三句话形容——

奔腾的铁流,就是炼铁高炉流出的铁水,当铁水流入铁水包里后运转到炼钢炉冶炼,场面一度非常壮观。在工人们眼中"就像黄河长江奔腾的感觉,令人心潮澎湃"。

飞溅的钢花,是转炉运作过程中,工人用勺子排废时,火热的炉膛里会飞溅出无数钢花。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会让人们代入“火红的年代”。

穿梭的飞龙,就是穿梭的轧钢。炼好的铁放入罐里运到轧钢机床之后,将其轧成一根一根的钢锭,来回穿梭好似飞龙。很长一段时间,杭钢的钢材主要用于机械加工、标准件制造、日用五金等行业,产出的螺纹钢就是主打产品。

钢铁主业的这三个景象,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而且晚上做梦都会经常回到那个车间。梦见那种场景,也许永生不能忘怀了。”李和平说。

2015年,服役了近60年的老杭钢工厂在完成诸多使命后关停。当一切在发出熄火指令后,转炉的机器轰鸣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缄默不语。李和平还清晰记得,那一年58岁的她已经退休,但从工友口中得知,“炼铁高炉熄火的时候,不少领导以及在场的工人,大家都落泪了。”她回忆道,“那是一个时间停止的瞬间”。

从时间停止的瞬间

走向另一个新生的未来

历史和工人们不会被遗忘。

杭钢关停之前,摄影师潘杰曾拍下了一组《百面杭钢》的摄影作品,他深入杭钢厂房,为112名杭钢工人留下了纪实影像,保留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直到今天,李和平都和工友们密切关注着杭钢的一举一动。当得知杭钢旧址将重新改造成公园时,他们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和生机。“能够以杭钢公园的名义保留下来,这样很好,甚至可以告慰像我爸爸这一代的父辈。”

李和平的父母就埋在半山公墓。从这里远眺,就可以俯瞰整座杭钢公园。

“清明我去给父母上坟,我姐姐和姐夫从宁波赶过来了,他们说很想去公园看一看,我说去爸爸妈妈的坟前就可以看到。看完以后,她马上眼泪流下来了,‘原来保留这么好啊’。姐姐说本来想走路过去看,我说那还没有正式开放呢,等以后我想公园里会有为老年人服务的电瓶车,我们就坐着电瓶车兜风转一圈,看看以前工作过的地方,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念想。”

李和平目前从事志愿服务的杭州博物馆,正在开展的“百万收藏”计划,杭州钢铁厂就是重要展陈区。对话中,老人又拿出一张照片,她穿着一件绿色的工作服,上面标着06-3152,这件是2006年的杭钢纪念版厂服。

“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展捐赠老物件当天,我穿上了这件崭新的衣服。我怕弄脏它,里面穿了全套的半袖和长裤。当天热得我满身是汗啊,但是我高兴得很,穿上身那一刻自豪得不得了。现在我打算把它捐掉了,这是我第一次穿它,也是我最后一次穿它。”

重回故地,大运河杭钢公园保留的工业遗迹仍有迹可循。高耸的1、2、3号高炉仍在施工中,工人来回忙碌着,户外花园渐成雏形。据悉,3个高炉规划打造为艺术文化中心,包含矿槽餐厅、时尚酒吧等;筒仓和焦炉规划打造为筒仓酒店、艺术画廊。未来,公园将集聚音乐、露营、文创、亲子、运动、宠物等多类潮流文化业态,深入发展各类数字艺文产业,成为年轻人聚集的户外生活方式中心。

“听说我们的气柜会被打造成深水潜泳池。”李和平指指前方,说话时眼里亮晶晶的,“还有那,就跟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一样,那是运料车上去的地方……”

一切恍如昨日,一切又重焕新生。关于杭钢的故事,总有被遗忘和割舍的点滴,也存在继续书写的部分。人们和杭钢的羁绊依然存在,却总会留下“越来越好”的字眼。就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飘扬在高炉上空的《杭钢之歌》那样:“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奋斗,汇成前进的巨浪,幸福就在这片土地上……”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文字/余紫琦 摄影/林观恒 资料/杭州日报、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杭州博物馆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