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逝者背后的道德与法律风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26 07:15   

近日,用AI技术“复活”逝者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并多次登上热搜榜。

福建视频博主用AI生成已故歌手李玟的音频,因其音色和语气太过逼真而引发网友热议。在音频中,“李玟”不仅与大家亲切问好,甚至还“点名”了几位留言的粉丝,送上鼓励和祝福。

此外,这几年离世的高以翔、乔任梁、科比·布莱恩特的AI视频也频繁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在粉丝褒贬不一的同时,明星家人表达了强烈的反对。高以翔家人表示,不希望高以翔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乔任梁父亲则告诉记者,对于网络上传播的“儿子被复活”影像,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对方尽快下架。

从前几年的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再到当下的AI“复活”逝者,AI技术似乎越来越“无所不能”,《流浪地球2》等科幻作品里的“数字永生”概念似乎即将成真。在有人被“复活”的偶像感动到落泪的时候,背后的道德与法律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从法律层面而言,未经逝者亲属等同意的情况下,用AI复活这些明星的行为,即便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依然涉嫌侵权。

此前知名音乐人包小柏成功运用AI技术“复活”了已逝世两年的女儿。“数字世界”里的女儿不仅会唱歌跳舞,还能跟家人对话,场面十分感人。但这个行为的前提是,这是家属的自愿行为。

在此类行为引发网络关注后,所谓的AI“复活”也成了一种灰色产业,可以明码实价定制“复活亲人”服务,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元。

作为新技术,我们乐见AI在更多的新场景、新应用上满足越来越多人的情感需求,丰富和服务于生活。但对于“复活逝者”这样的行为与灰色产业的兴起,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早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将高科技的手段控制在合理、合情的范畴中。

即便是以爱之名,AI也绝不能越过伦理的底线与边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张磊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