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本月来中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02 07:16   

在上海、宁波、北京多地展开文化交流

这个3月,一位重磅文学界大咖将来浙江进行文化交流。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得知,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将于本月首次访问中国,在上海(3月6日、7日)、宁波(3月9日)与北京(3月11日、12日)三地展开多场文学与文化交流活动。

拼图一般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

2021年,古尔纳因“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不同文化、不同大陆之间鸿沟中的难民的命运,进行了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深刻洞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出生于东非沿岸小岛、后以难民身份移民英国的作家擅长描摹异乡人的彷徨心灵:“记忆”“难民”“身份认同”“残酷”“爱”与“软弱”等是他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他在获奖时说:“我相信写作还必须揭示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冷酷专横的眼睛所看不见的,什么让看似无足轻重的人能够不顾他人的鄙夷而保持自信。我认为这些同样也有书写的必要,而且要忠实地书写,那样丑陋与美德才能显露真容,人类才能冲破简化与刻板印象,现出真身。做到了这一点,从中便会生出某种美来。”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20多岁时,年轻的古尔纳开始用日记写下自己漂泊异乡的感受,这些内容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关于其他人的虚构故事,最终形成了他的小说处女作《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从20世纪80年代起,古尔纳陆续出版多部小说。他以英语写作,故事大多发生在东非沿岸地区,主角多来自他的故乡桑给巴尔。他像拼拼图一般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不断拾起每一位离散者和异乡人,召唤并追寻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故土与他乡的记忆。

跟随古尔纳,聆听他的故事

在古尔纳来浙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他的作品吧。

目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已出版古尔纳的10部长篇小说作品——包括第一辑《天堂》《来世》《赞美沉默》《最后的礼物》《海边》,第二辑《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遗弃》《砾心》。

古尔纳的作品故事性强,文笔平实质朴,可读性佳。首批出版的五部古尔纳作品中,《天堂》和《来世》追溯到桑给巴尔祖辈的故事。《天堂》发表于1994年,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经世事、不加滤镜的视角,讲述了个体嵌于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大背景中的艰难成长之路,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来世》是古尔纳2020年发表的最新作品,身处殖民阴影的主人公们机缘巧合下开始读书认字,决意逃离故土与原生家庭,就像老舍在《离婚》中写的那样:“多识一个字便离家庭的人更远一些,可是和世界接近一点。”

《海边》是最能体现古尔纳对难民处境关注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对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群体的关注,曾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赞美沉默》和《最后的礼物》可视作姐妹篇,聚焦移民两代所遭遇的身份危机,并尝试探讨出路何在。

2023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继续推出古尔纳作品第二辑,包括古尔纳的长篇处女作《离别的记忆》、当代女性成长小说《多蒂》、致敬莎士比亚之作《砾心》,以及另外两部力作《朝圣者之路》《遗弃》共五部作品。至此,古尔纳的主要作品(十种)在华语世界完整亮相,一个恢弘磅礴、充满异域风情的古尔纳文学宇宙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让我们一道跟随古尔纳,聆听他的故事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