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勇:保持对艺术创作的新鲜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14 06:44   

杭州日报讯 对楼勇而言,也许陷入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角度发现艺术之美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可以说,绘画艺术是楼勇内心世界的入口,兴趣则是让他乐在其中的“入场券”。在楼勇看来,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变化的,自己的兴趣点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只有保持对艺术创作的新鲜感,才能不断地发现美、表达美。

人物名片

楼勇,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现为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教务处主任,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美理事会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获杭州市首届十大双师型教师、杭州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杭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1999年海报《环境2000》参加东北亚艺术展(韩国首尔——中国杭州);2000年海报《计算机软件保护》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保护公益广告大赛并获优胜奖(中国深圳);2000年平面作品《汉魂》参加第三届国际纺织品设计展(韩国首尔);2015年粉画作品《车窗外的风景》入选浙江省第十四届水彩粉画展(中国浙江丽水);2019年绘画作品入选绘画创作路径工作坊艺术展(中国杭州)……近年来致力于纸上木炭绘画、ipad绘画的创作。

跟随内心的指引,随性且自然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七·南山胜迹》记载:“凤凰山,两翅轩翥,左簿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籍此山。”楼勇的艺术工作室正设在凤凰山脚下,在这一方艺术天地中,既能沉浸式体验杭州老城的“烟火气”,又能感受千百年凤凰山的文化底蕴。楼勇说:“在这‘方寸之间’满打满算已经待了五六年,平常给学生上完课就来这里一门心思搞创作,纯粹且自由的艺术创作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尝试、修改,可能在最后关头看某些地方‘不爽’,就会推倒重来。”在楼勇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是对创作的要求比较苛刻。“不好就重新来过,在反反复复的‘折腾’中自然就会悟出来一些道理。”

1991年,楼勇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在楼勇看来,早些年的求学经历让他记忆深刻,并持续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之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高中学画的过程中,当时与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交往颇多。每个休息日从老家萧山坐公交车到美院,拿着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老师会详细地跟我讲画的优点和缺点,应该从哪些地方改进,同时会把美院学生的作品借给我学习。这一周反复研究,下一周把这张画又拿回来,再来换一张新的画。”这段经历让楼勇印象特别深刻,在他看来,也正是那段时间的反复“修炼”,使得他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单从楼勇工作室的陈设上,就能看出他的艺术创作状态:墙面上挂满了素描风景画、粉画,工作室正中央的画架上摆放着未完成的作品。楼勇属于兴趣多样、灵感泛滥的艺术家类型,他说:“我非常不愿意去重复画一些自己擅长的画,如果始终是一种模式、一种套路,在外人看来就是千篇一律。我希望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新的面貌出现。如果艺术创作是停滞不前的,那么我的激情与热情也就会随之消散。”

在艺术教育中保持年轻状态

每年秋天,楼勇都会带着杭州美术职业学校的学生外出写生,从自然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我带学生去过丽水的古堰画乡,还有安徽的呈坎,有的时候还带他们到西湖的群山上‘云游’。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景致之中找到自己审美的契合点,再利用自己的技法基础完成创作,虽然过程十分痛苦,但是以后回想起来仍然是幸福的。”

楼勇常说,从事艺术教育是他保持年轻状态的“法宝”。他说:“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永远都是跟年轻人在交流,他们能够很快地捕捉到新的潮流、新的思想,让老师能够收获很多,这个就是教学相长的内在意义。”

自己有一桶水,才能为别人提供一碗水。对楼勇来说,近三十年的艺术教育让他逐渐成为一个“六边形教师”:素描、水彩、粉画、速写、数字绘画、艺术设计等画种都能熟练掌握。“我对艺术创作的苛刻要求同样转移到了艺术教育当中。不擅长的绘画领域就花时间学习,擅长的领域不断打磨,通过艺术给予学生营养,这既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提升自我的重要过程。”

楼勇的成就感与获得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自己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楼勇说:“回过头来看这三十年的历程,感慨与感动是并存的。早年培养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是中年了,有的虽然并未从事艺术行业,但是对个人审美的形成与提升是潜移默化的。除此之外,有很多人从杭美职毕业,也会把喜欢艺术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读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承方式。达到了美育的目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也就随之而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乐怡 实习生 刘宬佑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