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丨崔小冬2023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22 11:18   

我来这里

是为了和打着灯笼

在我身上看见自己的人相遇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重叠:时空下的陌生与熟悉

作为动态词的“重遇”是对过去和当下的召唤。当我们以时间作为线索纵观此展,那批以圆形画框所绘的“民国女性肖像”尤为特别。

生命无法在时间上回到童年,正如人类文明无法再回到起点。艺术家从浩瀚长河中攫取碎片和模糊的影像,原本消泯了的人事,充满故事性的遗忘,在此刻完成记忆的循环。

《逝鸿片语系列》2015

《逝鸿片语系列》2015

《逝鸿片语系列》2015

“民国女性”与“现代女性”,并不是对立面,它包含了时代性的思考,与生命相连接的情感。一张画被安静地挂在那里,它沉默不语,它无法触碰,我们,究竟被什么而感动?当他端详关紫兰那狂放粗率的油画,花开时如雪如瀑的《藤萝》;当他凝视纪念馆中宋庆龄的照片,白色蕾丝旗袍,美丽中带着慈悲;当他看见无声电影《残春》中徐来那转盼流光的脸庞,一定有涟漪般的生命感悟荡漾在身体内,生命的肖像画,成为了这个展览的主题。重逢历史的平滑和延续,同时揭明了自我,外物,时空的深度关联。

南方的水汽浸润着模糊与精确的边界,她们被塑造、被改写、被不可抗拒地消逝,民国时代的“美”更像是悠悠清泉,娟娟明月,流向一处终化作艺术家笔下的一抹质傲霜色。

存在:凝视中的自我与非我

“「你画的所有人都是你自己」我不是为了再现而表达。”结合哲学主张中的人的存在的两个根本特征:主观性与个别性,我们在此次的“女性肖像”作品里可以看见“相似感”,诚如崔小冬教授自己所言:“好的作品应该让人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温润的肌肤,柔滑的衣料,细腻的发丝,甜蜜却不显轻浮的气质,这些原本盈柔的特征在经过艺术家主观化处理后,迸发出一种强烈且统一的诗意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他画布上最底层的情感,是他对“美”的极致苛求,是彻底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image.png

 《花雨》 162*130cm 2022-2023

此外,来看艺术家对于“个别性”的精准表述,濛濛低垂的眉眼,盈盈不得语的神情,迷雾般的神秘气息,枪击般的浪漫火药味,像一片花椒的海。这些充满玩味的人与物,杂糅交织,不尽相同。笔锋抚过的每一处褶皱都在诠释生命热烈,“她”被观者凝视,同时又将我们凝视的双目引向画面不可见的深处......

形象在场,实现其自身,重构着“自我”与“非我”的关系。

《伊人》 60*50cm 2023

窥见:镜之魅影

在苏格兰的高地,每一滴雨水,每一片湖泊,每一面古老的镜子都藏有一个秘密:“faileas”。

这个深情的苏格兰盖尔语意味着“反射”、“影子”、“回声”和被时间触摸的情感。本次展览中三幅真人等大的作品,我们能明确地看到艺术家在致敬萨金特、马奈与惠斯勒。这三张作品如悬设的镜像实现了艺术家与美术史的重遇,它们既是彼此的对照,又互为问题。

《重遇之一》 208*109cm 2022

崔小冬教授常言“读画”的能力。试想,通过笔法你就能想到画家当时的动作,通过颜色你就能想到当时的情绪和情节,如同我们找到了duende(藏在艺术里的隐秘力量),这该是多么迷人的探讨。艺术创作能将无限表现为有限,将时间洪流浓缩于咫尺之间;而欣赏又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从形象到想象。

悬而未决的迟疑,被刮刀削减过的画面关系,跳荡轻松的笔触,凝重沉实的笔触,迅即有力的笔触,气与力合,它们随着艺术秉赋而自然流下。冷暖阴晴的情绪色彩驱赶着笔意,金沙金粉落在不同的力感和动感之间,视线被搓揉交合的笔触冲击,推行。逐渐加强的节奏感,是艺术家审美理想所制约的创作情态的显示,越发轻盈的东方笔性负载着对“美”溢出的理解。消解有序,块面的分解重组,使“美”变得具体可感。

《重遇之二》208*104cm 2023

明暗对比始终主导着画面,那些光线和空气,是通过极少的亮色的把玩来实现的。颜色的温度被剥离,无以为继,万千繁星摇摇欲坠,整个宇宙都归于这黑暗中的屏息一瞬。

意大利电影《教父》中,燃了一半的雪茄,黑金的色调,维托·柯里昂眼窝里的深邃阴影,这种情绪美学与崔小冬教授的古典主义味道不谋而合,如一根辛辣的cohiba,一种强烈的味道,却不咄咄逼人,我们平静的品味,烟圈扩散,缓慢上升。

 《晚妆》 70*60cm 2022

黑裙、红唇,隐去的珍珠光芒,一双眉眼含万种风情,却又踩灭放纵的欲火。

我们的目光被色彩引导着,从亮处的月白看向琥珀的暖棕,最后停留在暗处—那各自暧昧的蓝色与紫色。

《蓝裙少女》 60*50cm 2022

被暖意包裹的蓝裙少女,一张纯正面的脸,一朵扑在脸颊上的瘦红,带着点不敢直视的羞恼。笔触在蔚蓝与棕黄交接之间游刃有余地漫谈,泛红的泪光,微微倾斜的姿态,她的眼睛让我想起山色空蒙的空蒙,水光潋滟的潋滟,一朵山茶沾上了清晨的露珠,小心翼翼,爱序时宜。

“我最底层的绘画情绪就是“美”和“愉悦”,用艺术去抚慰人心,人活着本身就是具有悲剧性的,我不愿再强化悲剧。”我联想到雷诺阿说的:“痛苦易逝,但美永恒”,又想到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她实在美丽,她实在该死”。这场女性肖像展,崔小冬教授热烈坦诚地描绘着对于“理想美”的追求,他是像一个哲学家,熟谙生命,熟谙时间,熟谙美丽是如何的倍增,无限扩大。“美”是玫瑰,野马,是翩然冷漠的青绿间,降下的一场紫色花雨;“美”是冰冷,火焰,是完满与残缺;是心脏里跳动的追逐,是无解的诗。

美是万物,美是灵魂至萃,美是永不止息 —beauty never fails。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文/李林子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