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
ChatGPT会如何影响文学创作?
今年,人工智能话题实在太火了,尤其是ChatGPT的出现。未来的阅读是什么样的呢?
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金奖在上海书展出炉,颁奖典礼上嘉宾的对话和观点,也许能带给我们不少启发。现场不仅为获奖选手颁出了30万元大奖,还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和科幻出版人姚海军畅谈热门科幻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在今年几度更新升级,国内外百余位作家对此表达过担忧,好莱坞编剧罢工抵制AI也让人们关注起科技发展与原创版权之间的创作伦理等问题,“ChatGPT写作”“人工智能杀死文学”等话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科幻作家如何看待这类事件?ChatGPT的技术发展对文学创作而言是掣肘还是助力?严锋直言:“ChatGPT就是把所有东西都化为语言,这个语言又化身万物。ChatGPT的运作机制就是语言。它用语言建构一个世界,包括活色生香的、3D的或者是音乐共话视频的。21世纪从这个意义上,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新的阶段,是由技术推动的。”
作为科幻作品的资深编辑,姚海军对AI和写作都有研究。在他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分寸的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现在用的图书的封面设计,也有AI出来的封面,我就觉得特别漂亮,效率也很高,确实比我们请一个画家画,无论从成本和速度来讲都会快很多。”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对科幻文学研究多年的江晓原则认为无需将“ChatGPT”当回事儿,他强调这款AI的商品属性,并非能带来某些划时代变化的产物。
但对于ChatGPT问题,北大教授戴锦华则有不同的意见。“一旦ChatGPT占据了人类既有的全部资料库,它会成为比人类更高明的说书人。”戴锦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她分享自己在阅读读客科幻文学奖作品的过程中,甚至直接看哭了,“这是ChatGPT绝做不到的。人性的忧危,包括人性深远的直面,包括人类对自己自身力量的信仰,我不认为未来是人机大对决的时代,但是人类反身的自我追问,恐怕已经非常急迫了。”
王安忆都要抢位的古诗词课
传统诗词吸引大批粉丝
除了科幻话题热门,这几年,书展上国学诗词也很热,今年诗词类图书依然是爆款。
比如,连王安忆都要抢位的古诗词课亮相上海书展,人气爆棚。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新书《古诗词课》的分享会,一座难求。一些遗憾错过报名的读者,守在思南文学之家门外,就等着分享会结束后能见骆玉明一面。《古诗词课》来自骆玉明在复旦大学教授的《古典诗词导读》,用21节治愈人心的诗词课,还原古诗词中的人生境遇。这门课在复旦堂堂爆满,王安忆曾回忆:“我选过骆玉明的课,每次听都要抢位子,地上都坐满了人。”
活动现场,骆玉明与前央视主持人李蕾的对话主题是“重读古诗词,唤醒生命中的诗意”。骆玉明教授在现场分享了古诗词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引起全场频频喝彩。有的读者边听边拿出笔记本记录。
除了骆玉明的诗词分享会,像文化博主都靓带来的新书《好诗好在哪里》见面会,《我认识的唐朝诗人》《唐诗三百首》诗词分享会等,都在书展现场吸引了大批粉丝。
你去逛上海书展了吗?有什么收获?来橙友圈#深夜读书馆#话题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