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四十年 三老共千秋——纪念西泠印社创社120周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8-13 07:00   

杭州日报讯 一张彩照,在四十多年前还是较金贵的。至于彩印出版,那就更难些。所以1980年,杭州市文化局想出版一本较精美的画册来宣传杭州、西湖和西泠印社,还得仰仗大上海才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山多娇·西湖》,经一年筹划后终于在1981年3月向海内外发行,影响深远。

因为是画册,所以以图版为主,文字只是扼要的几行。关于西泠印社,只有五十来字介绍,却有一张建筑(汉三老石室)图像、一幅画(吴昌硕的《兰石图》)、七钮印蜕(主要有创社四英中的叶铭、丁仁、王禔及吴昌硕、钟以敬、唐醉石和日本社员河井仙郎七人各一印)。兹录其文如下:孤山西侧是驰誉中外的西泠印社。这里是孤山园林的精华所在,藏有大批文物。在此纵目眺望,湖山秀色,尽收眼底。被誉为“湖山最佳”处。

本文重点介绍其中一幅人物照片,其旁倒有六十字的介绍。全文如下:怀念良师(林注:黑体字,标题也)。吴昌硕(林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弟子,年逾古稀的王个簃、诸乐三,于西泠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合作画了一幅《梅石图》,吴昌硕的另一弟子沙孟海在画上题了款。

照片上共有十八人,其中六人不显。三位老人有座,其他十五人呈半圆形围着。戴帽者诸乐三,其时78 岁。中坐者王个簃,其时83岁。彼时,图已画就,正由沙师孟海站立伛身作题。三位老人是当时国内仅存的吴昌硕弟子,和孤山上“汉三老石室”的“三老”相合。因此沙师题毕,钤印后坐下,大家热烈鼓掌。末了,我大声说了句:“西泠三老,共传千秋。”

照片上除三老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即最左边的孙晓泉,当时也已 63岁。西泠印社曾经历两次“劫难”,因此也有了两次“恢复”。第一次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印社于1963年恢复活动,选张宗祥为第三任社长。第二次是“文革”,印社于1979年恢复活动,选沙师孟海为第四任社长。上述之照片,其实是摄于1979年第二次恢复后。虽冠以“成立七十五周年”之名,实际与印社的常规(逢8为五周年,逢3为十周年)不合。由于两次恢复之时,都是孙晓泉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复社之事,其实基本由孙氏领导。成立理事会时,孙氏身兼副社长与秘书长二职。我与陈巨来、朱复戡、陆俨少、韩天衡等均是1979年入社的,至今已有44年社龄。今尚在者,仅我、天衡与朱关田、丁茂鲁、茅大容五人。

这张照片的拍摄,是孙晓泉精心策划的。三老坐着,他们后面安排各自的后嗣与弟子。例如诸乐三之左为其子诸涵,沙师之后则是我。那一年,沙师80岁,我48岁。我与诸涵同年入社,沙师之子(更世)与婿(张令杭)则是1986年入社。

今年是沙师124周年诞辰、西泠印社创社120周年,特发《江山多娇·西湖》上的43年前旧照以为纪念。

(林乾良:西泠印社资深社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 / 林乾良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