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学者预言:若韩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那么其将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
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日渐严峻,预计到2040年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中国在去年出现了近61年来的人口首次负增长。
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生育率都低得令人担忧。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结婚和生育?东亚诸国的少子化现象有何关联?高昂的生活成本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也许,我们都能在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的新书《低生育陷阱》中找到答案。
自1990年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率跌到了历史最低值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日本政府应对少子化的对策可谓层出不穷。日本政府好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年轻人似乎并不领情,直到现在日本的出生率依然低迷。
为什么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会如此失败呢?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专门研究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前世今生,并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方法。根据他的调查,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主要源于日本政府错误地将欧美的习俗和价值观作为参考,未能注意到当下年轻人的心声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现实,且在政策牵涉金钱时总是行动迟缓。
原文摘选
日本低出生率的长期化
日本自进入平成时代(始于1989年1月8日)以来,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在1.6以下的状态已持续30多年(即便是1.5以下也已有25年之久)。
总和生育率表示“每个女性在育龄期间所生育的子女的平均数”。若总和生育率超过2.07,则人口增长,若低于2.07,则人口减少。
由于移民及长寿的作用,一般认为日本的人口减少现象实际上是从2008年左右开始的。
至2020年4月的现在(本书执笔之时),也依然看不到恢复的迹象。2018年日本的出生人口为91.8万人,死亡人口为136.2万人,两者相减,人口约减少了44.4万人(除去移民的流入和流出)。
到2019年,据当时的推算,日本的出生人口为86.4万人,死亡人口为137.6万人,两者相减,人口减少51.2万人,可见人口减少正在加速发展。
若这样下去,2019年出生的孩子到30年后的育龄期时,出生人数将会下降至60万人左右。
母亲叮嘱
“不能与借助学贷款的人交往”
请大家来看两段我在做家庭研究时发生的小插曲。
其一,在大学课堂上,我每年都会让学生完成一个“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人交往?”的问卷调查。在得到的回答中,“谈话投机的人”占最多。分性别来看,男生比较喜欢与“可爱的人”交往,而女生则比较喜欢与“温柔体贴的人”交往。
在得到的回答中,也有学生反馈妈妈叮嘱自己“不能与借助学贷款的人交往”。据说,这是“因为婚后还要忙着还助学贷款会十分辛苦”。
交往对象将来成为结婚对象的可能性比较大,父母担心女儿将来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只是我在想,难道社会已经发展到父母对子女的恋爱问题也要给予那么细致的建议的时代了吗?
我在学生时代时,也曾经因为父母经济不宽裕而借过助学贷款。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估计我也会被女朋友甩了吧。
我把这件事讲给了一个来采访少子化问题的记者(在大型出版社工作的有正式编制的男性员工)听。没想到,他不仅点头认同,还对我讲起了他自己的情况:“我有一个约定好将来要结婚的女朋友。可是,我们两个人现在因为都要还助学贷款而十分辛苦。因此,我们商定在有望能还完助学贷款之前暂不结婚。更何况,如果在还有贷款的情况下生了孩子,我们根本就没时间照顾孩子。”
此外,曾经有一位男性向《读卖新闻》网站投稿问,向女朋友提起自己尚在还助学贷款后,现在两人的婚约正面临危机,该怎么办?(2019年12月25日的投稿)
其二,我在对未婚者进行采访调查时,一定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希望与年收入多少的人结婚?”
那已经是快20年前(2003年左右)的一次调查了,我采访了一位30多岁、与父母同住的未婚女性。她回答说,希望对方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50万元)以上。
她解释道:“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培养了我,让我接受了正规的钢琴训练,甚至送我上了音乐大学。我希望将来也能有那么多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丈夫没有那么多收入的话……”
她自身没有能够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而是作为一名非正式员工做着一些事务性工作,年收入约为200万日元(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10万元)。
我们是不是忽视了
现代年轻人的普遍意识
30余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的结婚难及少子化问题,关于家庭和结婚的问题,我不仅做了理论分析和学说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倾听了很多由未婚者发出的真实声音。
于是,那些仅靠数据是看不出的少子化问题的日式特征就浮现了出来。
认为“婚后还在继续偿还助学贷款,这样的生活会令人不安”的想法,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的意识。
“希望将来能够给孩子一个比自己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像这种对尚未出生的孩子心怀呵护的情感意识,在以往的少子化分析框架中从未被考虑进去。
但是,这些想法,实际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在决定是否结婚或生子时的决定性因素。
也许,这些想法对于30多年前的年轻人,也就是现在已经步入中老年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可能有人会愤愤地认为现今的年轻人奢求太多了,说“每个月几万日元的助学金还贷?这应该不成问题呀”,或者说“钢琴什么的,不学也没有关系,又不会影响孩子长大”。
可是,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结婚、生子过程中非常切实的问题。自己在将来可能会后悔地说:“如果结婚对象没有助学贷款的话,也许本来可以过上快乐的生活的。”也可能会想象到,如果将来孩子对你说“我想学习钢琴”,你却说“家里没钱,不能送你去学”,这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你小时候能够花父母的钱去学,为人父母时却满足不了孩子的愿望。
年轻人就这样一边想象着这些情形,一边选择着将来的结婚对象,甚至是交往的对象。
家有适龄期子女的父母也一样。
“不愿让孩子受苦”——日本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意识呢?
但在研究少子化问题时,这些想法并没有被考虑进去,这也许就是导致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原因吧。
书中“金句”摘选
●因不喜欢孩子才不生孩子的人原本就是极少数。
●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以事实上的失败而告终是因为没有能够贴近未婚者的内心进行调查、分析和政策提案。换言之,政策的负责人(包括大众媒体在内)疏忽了未婚者的真实声音。
●现在已经是年轻人不得不考虑直至晚年的“生涯设计”的时代了。
●与其承担风险去尝试某种新的事情,不如做一些安心、安全的事情,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比较多。
●现代的很多年轻人,意识上是中流,而现实中常与贫困相邻。
延伸阅读
《低欲望社会》
[日]大前研一 著,郭超敏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年9月
当年轻人失去拼搏的希望,当全社会都在慢慢老去。未来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与我们的经济?自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经济低迷,即“失去的25年”,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从而消费意愿不高。
《老后破产》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方面各种影响。
《人口负增长时代》
蔡昉 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3月
本书为你解读如何转危为机,人口红利消失的挑战恰恰带来改革红利应运而生的机遇,深刻认识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变量,人口是一个更为综合、全方位且纲举目张的变化因素,认识到新的挑战所在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看到这些新挑战各自蕴含的新机遇。
《人口与日本经济》
[日]吉川洋 著,殷国梁、陈伊人、王贝贝 译
九州出版社 2020年11月
世界在“变老”,你准备好了吗?一边是鼓励生育和支援育儿的层层政策,一边是迟迟得不到改善的低生育率;一边是日益短缺的劳动力资源,一边是不断呈现全新成果的AI技术;一边是岌岌可危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边是仍有望继续延长的人均寿命。等待少子老龄化社会的是不是只有经济衰退这一条路?本书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