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文博热不断升温。
去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揭牌,杭州国家版本馆是三个分馆之一。
自去年8月2日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杭州国家版本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54万人次,成为2700多个参观、考察、研学等团队的目的地。一年中,新植的草木茂盛了,宋韵的建筑走红了……杭州国家版本馆不只是一个网红打卡地,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
我们想起,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杭州国家版本馆选址良渚,便是面向历史、着眼未来的深远考量。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从50万到250万
北朝写经《大般涅槃经》、存世数量稀少的宋刻本《前汉书》,茅盾、钱学森等名人的手稿信札……今天,走在馆中,有心人会发现,“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又变样了。
这个杭州国家版本馆开馆时就有的常设展,既常设,也常新,因此引人常来常看。一年中,展览课题组不断对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充,原来的子单元“生活中的版本”独立成专题;子单元“近代版本”多了现代版本的相关内容后,更名为“近现代版本”……在今年4月的全民阅读大会期间,馆内还推出首个大展“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
水有源,木有本。与展览一同常新的,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藏品。
“藏品是立馆之本,是建馆核心。建馆以来,我们尤其注重江南特色,持续围绕版刻版印、革命文献、写本文献、文献集成等四大重点,坚持深挖公藏单位和民间收藏潜力,综合运用捐赠、购买、寄存代管等形式,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面向长江流域开展征集。”杭州国家版本馆馆长吴雪勇说。
一串数字,记录着杭州国家版本馆版本内容的“成长”:
两年前,馆主体结构刚建成,版本资源征集达到50万册(件);一年前,开馆之际,版本资源达100万册(件);今天,250万册(件)的各类版本汇聚,不乏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珍贵版本。
与悠悠中华岁月相比,杭州国家版本馆的汇集只是一瞬。但不得不承认,短短时间搭起一个版本宝库,堪称“小小的奇迹”。支撑奇迹的,是人们对文明传承的无限热情。
去年11月,杭州国家版本馆再次举行大型捐赠仪式。此前已经完成数次捐赠的民间藏家金亮,携宋刻《说无垢称经》1册、宋刻《通鉴纪事本末》1册、明内府刻《资治通鉴纲目》2种2册等珍贵藏品又来了。
“将这些珍贵的典籍托于版本馆,可以使古籍得到更好保存和研究,也能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金亮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许多捐赠人的心声。翻译家、出版家和革命作家黄源之子黄明明,著名版画家陆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专家任道斌……这份捐赠人名单,还在不断加长。
从保藏到研究
有藏品,是基础。在保藏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工作,才能充分将中华民族瑰宝魅力发扬光大。
7月10日,诞生于1986年的《文化交流》在休刊半年后,回来了。它的新身份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馆刊。
“版本即文脉,版本即时代,版本即生活。因此,‘版本’将成为刊物的核心关键词。”杭州国家版本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杂志将围绕版刻版印、版画、写本、非遗技艺等内容的研究,开出特别策划、文化印记、史话宋韵、版本中国、写本研究、馆藏品读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