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六百年的昆曲艺术 如今,正在杭州焕发新的生机。
昆声雅韵,清婉悠扬;古事新说,焕新非遗。
7月的夏夜,位于杭州西湖区的西溪天堂艺术中心内座无虚席。
舞台上,由一级编剧老师余青峰、屈曌洁倾情创作的昆曲新剧《明月几时》好戏上演。
剧场里,年轻观众掌声雷动,让人感受到古老的昆曲艺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淡妆浓抹总相宜
刷屏杭州人社交圈的“明月几时”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这一名句来形容西溪艺术节参演剧目《明月几时》,十分贴切。
相宜,既是本届艺术节的主题,也是《明月几时》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精神内涵。
西溪艺术节艺术总监、著名编剧余青峰这样诠释:“相,即助也;宜,即适也;相宜,即为合适。“我们每个人要和自己相宜,就像苏东坡一样,要和自己和解。”
“今天的演出比较新颖,‘此心安处是吾乡’很符合现在的年轻人的心态。”谈及观看《明月几时》演出的感受,观众小赵非常兴奋和满足。
“之前在《逆水寒》也听过戏,这一次的票也是游戏免费送的,来之前还担心可能会听不懂,但这出戏改变了我。因为里面融入了很多现代性的元素,舞台美术和灯光太棒了,还有‘吃货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吃饱’‘波依俺(贬)’这些语言就很容易吸引到年轻人,并且在幽默之余带给我们人生的思考,这就是创新!”
“周末看了西溪艺术节,明月几时太美了 ”,“西溪且留下,羞煞艳西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被舞台设计美到震撼”,“苏轼一开口,真的是把人给震住了”……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处,古今交融,浓淡相宜的昆曲《明月几时》,一度“刷屏”杭州市民的社交网络圈。
戏剧是一种梦想
它吸引着心中有梦的同道人
这一次
逆水寒与西溪艺术节把它带到年轻观众的身边
在年轻人扎堆西溪艺术节,《明月几时》刷屏社交圈的背后,既是杭州这座城市“淡妆浓抹总相宜”文化包容性、多元性的外在体现,也是当下火热的国风元宇宙概念与传统国粹艺术碰撞交融的一次大胆尝试。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传承和延续的关键在于需要不断地突破圈层,去获得新观众、年轻观众的认可。
想要突破圈层,除了在昆曲传统舞台表演的基础上,融入灯光、舞美、音乐等现代化元素,在剧本创作上关注当代人的情感与成长,以此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外,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借助数字媒介的力量,向戏曲魅力辐射至大众圈层,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昆曲艺术之美。
而这一次,逆水寒与西溪艺术节《明月几何》突破次元壁的联动,既将传统的昆曲艺术从舞台延伸至国风元宇宙,也将年轻观众对昆曲艺术的热爱从虚拟世界带回到了现实剧院。
作为当下古风网游的翘楚,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逆水寒》一直都致力于搭建游戏内的国风元宇宙,虚实相宜,再现国风盛世。
与跨界联动期间,《逆水寒》跨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将《明月几时》的演出海报置于虚拟场景梨韵阁宣传栏,向数以百万计的玩家传播新剧展演的各项信息。
与此同时,《逆水寒》在游戏内外举行了抽奖送票活动,向玩家免费派送线下演出门票与精美周边,邀请对戏曲文化感兴趣的年轻观众线下观看《明月几时》,沉浸式回到大宋和苏轼来一场突破次元的对话,感悟戏曲艺术的独特之美与思想意蕴。
虚实结合
探索戏曲传承与国风元宇宙的多种可能
突破圈层,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逆水寒》游戏内的虚拟场景梨韵阁则能给予了戏曲更多的“破圈”机会。
在游戏中融入戏曲文化并非一蹴而就。2020年,《逆水寒》开发组秉持着“推广传统国粹戏曲文化”的理念,在游戏内搭建起了一座名为“梨韵阁”的虚拟戏台,通过好莱坞级别的动作捕捉技术和超高规格的音频制作技术,将经典戏曲段落一比一复刻至国风元宇宙内,为传承戏曲艺术尽一份力。
经过三年的努力,《逆水寒》先后邀请国内戏曲界的顶级大师、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孔爱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先生及吴亚玲女士,豫剧名家、梅花奖得主吴素真老师等国内最顶级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进行动作捕捉,将昆曲《牡丹亭》、越剧《牡丹亭》、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以及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陆续收录进梨韵阁内,在年轻玩家间掀起了一股“今日无事,勾栏听曲”的新潮流。
这一次,逆水寒游戏与西溪艺术节将昆曲新剧《明月几时》带到年轻观众的身边,也意味着戏曲传承与国风元宇宙的融合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不论是虚拟戏台的搭建,还是在国风元宇宙内一比一复刻名家大戏,都是借助互联网的便捷与高效,向最广大的受众群体传递传统戏曲信息,使其能多视角、多形式了解传统戏曲,爱上传统戏曲。
但真正要为戏曲传承带来“活水”,最终还是要把年轻观众引向线下听戏,让他们在与戏曲爱好者、名家名角的交流沟通中,建立起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完整认知,继而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戏曲向国风元宇宙中的延伸
也意味着叙事方式的改变
六百年来,“百戏之祖”昆曲伴随着自元末明初至今的中国社会大环境成长,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涤、人文风貌的变迁。
从山间小调,到形成南戏特有的“水磨调”,再到糅合北戏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昆曲一度开创行业风气之先。在明代,昆曲就允许女眷外出观剧;近代以来,更是积极借助电影、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介渠道,不断改良着长篇传奇剧本叙事方式,探索着小剧场演出新形式。
现如今,国风元宇宙与线下剧场的梦幻联动,又为昆曲改良长篇传奇剧本,与探索小剧场演出新形式提供了一个相宜共生的平台。
在《逆水寒》的虚拟场景梨韵阁的长线运营规划中,你既能在闲暇之际追完一部长篇大戏,或是抽个下午的时间点上一出昆曲新戏细细品味,也能从宣传栏处获取线下好剧的第一手信息,甚至被赠予一张周末剧院的入场券。
同时,唱腔、身段动作、服饰妆容等元素也能从昆曲中剥离,与国风元宇宙生态融合,从整体叙事走向多元化发展,在全新的故事结构与玩法内容里多点开花。
未来,《逆水寒》将与《明月几时》编剧余青峰老师携手创新昆曲元素与互联网的融合形式,产出原创的剧情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昆曲文化;并将影响力从国风元宇宙延伸至线下舞台,在虚拟的江湖完成艺术表达,在现实的世界中感受艺术,助力昆曲从刷屏社交圈的网红走向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