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 缘何爱上读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4-24 10:11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昨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这届萧山年轻人,还爱读书吗?

不久前,在萧山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打扮新潮的年轻男女,从全市各地涌向这里。他们灵活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在一个个室外书摊面前停下脚步,沉浸在2023“杭州春日书市”的乐趣中。

这仅是其中一幕。如今,在萧山各图书馆、新华书店、永兴书房、二手书店等地,都有很多年轻的身影。一股读书热潮,正在萧山青年群体里悄然兴起。那么,年轻人对读书的热情究竟从何而来?

“潮流+文艺+有料”

读书节是一件很潮的事

上周六,“90后”李女士带上自己闲置已久的两本书籍《晚熟的人》《纳粹嗑药史》,前往“杭州春日书市”的跳蚤市场,通过图书漂流活动,交换了一份“惊喜”——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我就是冲着图书漂流来的。”李女士的手上拿着刚“漂流”回来的“新书”,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场读书节很潮,“除了漂流市集,还有图书文创、脱口秀、名家大咖分享会、音乐会等活动,逛完市集还能在潮流艺术气息浓厚的东巢艺术公园里拍照,很受年轻人喜欢。”

潮流、文艺、有料,是大多数年轻书迷对“杭州春日书市”的感受,也是他们选择前来打卡淘书的主要原因。“这个图书市集形式很新颖,现场有几十家出版社、独立书店摆摊,我们可以像逛菜市场一样逛书市,我还在旧书店里淘到了几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书,价格也优惠。”“95后”鲁先生说。

在众多市集中,图书市集成为一种文化引领和潮流回归。同样是线下售书,与实体书店不同的是,图书市集上的“摊主”可能是某本书的策划、责编、营销、发行,甚至可能是作者。图书市集之外,还会在活动期间邀请书店负责人、作家、学者、艺术家等举办线下沙龙。

同样是定期进行商品交易,和传统意义上的“地摊”“夜市”不同,图书市集更像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在商品交易之外,蕴含着时代的审美趣味,尤其是青年文化消费取向。

“除了淘书,我还在文创市集上买了一幅‘摊主’自己作的画,在跳蚤市场买了一个产自日本的乐器、一对复古耳饰以及一些小物件,共消费380元。” 在现场开启“买买买”模式的“00后”胡女士说,市集上能买的东西不少,价格却不高,年轻人爱去这里“赶集”。“我喜欢这些小玩意的设计感,感觉很潮,而且‘买买买’的同时还能和爱书的陌生人聊聊天。”

图书市集何以在年轻读者中持续“圈粉”?一方面,图书市集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潮流、文艺、有“颜”有“料”;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形态,图书市集把与阅读有关的“现场”带到大家身边——让人与物在此相遇,让人与人在此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人和城都需要阅读滋养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写道:“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不少萧山年轻读者深有同感。“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以把我从工作中短暂地抽离出来。” “90后”读者彤彤(化名)说,每天下班回家,虽然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临睡前还是会习惯性地打开电子书,读上一两篇,心才彻底沉静下来,“这是我一天最放松的时刻,也是仅属于我一个人的时刻。”

“最近四五年时间里,我读了300多本书,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读者王先生看来,读书给他带来最大的变化,是看待人性和世界变得更加温柔。“因为书里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或者二元对立的,它让我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阅读,也被视为这座城市创新文化氛围的重要形成原因。

“萧山这座城市如今的精神气质,与阅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少文化工作者认为,阅读能够让市民变得更理性,更有思考能力,也更有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气质。这也是萧山能够源源不断吸引这么多人才、保持创新动力的原因之一。

那么,全民阅读,该如何去努力?

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加油站”,给予人们丰富的文化滋养。近年来,萧山以永兴书房建设为抓手,全力构建“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特色阅读空间,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永兴书房41家,用书香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

除了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我区还在软件服务上下功夫。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推进“一键借阅”服务,联动镇街分馆、城市书房,以更便捷的方式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探索多元活动模式,举办“声迎亚运·云看相声”元宵节线上直播、“阅读马拉松”、“台上台下”亲子绘本阅读、布丁妈妈讲故事等活动,通过视频直播录播等方式,创新性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服务。

“体验+沉浸+互动”

是阅读也是社交

走进湘湖驿·金融镇会客厅站,纯白色的墙体环绕四周,一张张桌子整齐摆放,各类书籍错落有致地倚靠在置物架上,这里便是书友们的一方小天地。

又到了每月的读书会时间,一群来自不同职业的读书爱好者,一起听分享、做互动、聊感受。“在这个阅读空间里,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灵魂,还收获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位“90后”书友表示,湘湖驿·欢喜读书会是一个共创、共建、共成长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读书会的主角。

“读书会,其实更是一场倾诉会和交友会。”在“95后”读者虫虫(化名)看来,通过读书会,能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更有意思的是大家能与一群陌生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呈现出社交、多元、互动等特性,阅读方式也多了一个新的标签——分享。

“一本书自己读只收获一种认知,但有20个人来读,并结合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分享出来,可以产生思想碰撞、进行观点交流,那将是一次立体饱满的精神之旅。”一位读者表示。

对年轻人来说,读书不仅要增长见闻,更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比起书中写了什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如何看待某一观点、某一事件更为重要。强烈的个人色彩、独立的思维意识正在成为年轻人阅读行为的核心。

除了开在湘湖驿里的读书会,咖啡厅、永兴书房、社区书屋、线上群聊等,也都陆续成了青年人阅读的新空间。

在东巢·17号仓库,日前,小说家、编剧海飞和读者面对面分享小说与影视的关系。目前,他的编剧作品《薄冰》正在热播,深受年轻人喜欢。“我是海飞老师的忠实粉丝,这样的零距离分享会,让我有机会可以和他互动,更加深入了解海飞老师的作品。” 一位读者表示。

在靖江街道靖江公园,一座“高颜值”的永兴书房·靖阅书房坐落着。在这里,可以进行“图书漂流”,将喜爱的书籍分享给陌生人;可以参加故事会、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青团等。书房日均人流量达500人,月借还量达六千余册,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书会友,一种“阅读+社交”的新型社交方式也逐渐流行开来。与传统阅读相比,这种主打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型阅读方式,更强调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间的社会交往,为志趣相投的读者创造了交流平台,契合了年轻人个性化的社交需求。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高飞飞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