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中国美院推出系列重磅“国美发布” 新动作背后,有何深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4-09 11:15   

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举行建校95周年活动,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的“国美发布”。中国艺术国学门设立暨湘湖校区启用、书法学院成立、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授牌、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和元宇宙艺术学院发布……大动作一个接一个。

95年前,林风眠、林文铮等人在国立艺术院发起成立艺术运动社,宗旨为“以绝对之友谊为基础,团结艺术界的新力量,致力于艺术运动,促进东方新兴艺术”。推动艺术运动,为的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95年后,中国美术学院沿着历代先辈的道路,回到源头,洗炼初心,寻找一条联通过去并领跑未来的新时代国美之路。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听他阐述心中的时代之路。

今年的“生日礼物”特别丰富,为此,该校首次推出了“国美发布”。

“国美发布”是什么?字面意思上,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进行的一系列内容发布,但高世名的想法不局限于此,他想做的,是一个全体创意界共同的节日。

1928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成立,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是全体国美人的节日。“从今年开始,我们将4月8日定为‘国美发布日’。‘国美发布’是中国美院打造的年度创意活动,我们将于这一天发布领风气之先的新理念、新创意、新产品、新平台。”他特别强调,这个“我们”,不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万余师生以及广大校友,还包括矢志投身中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所有艺术界、文化界、创意界、产业界的同仁。

“国美发布”官宣了几个大项目。

第一项,是成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为什么要成立书法学院?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在国美开创了中国首个高等书法教育专业。他们以自身精湛的艺术造诣、深厚的学术涵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指明方向。随着书法艺术不断发展,2022年,教育部将“美术与书法”调整为一级学科。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成立正是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

高世名说,今后,国美的书法教育体系将秉持两种信念。首先,将书法修习与求学问道视作一体之事。以书法为学问,是书道的关键,也是书法教育思想的根本。其次,书法又是一门艺术,而且它很早就从日用中拔地而起,形成了艺术的自觉。

第二项发布事关两个学术平台——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这两大平台,则主要体现了中国美院的创造公共文化、推行社会美育的责任担当。

活动当天,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和元宇宙艺术学院两个看起来科技感满满的新事物引发关注。

简单来说,“洞天计划”是多人实时交互的在线艺术社区,元宇宙艺术学院是单人沉浸式体验的混合现实界面,它们是中国美院面向数字智能时代推动艺术教育迭代的实验界面。

细数国美专业布局的路径可以发现,近几年国美的跨界尝试越来越频繁,着眼于更远的未来。比如2018年,国美创办了以艺术与科技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创新设计学院,理工科、艺科和文科三类学生在同一个教育体系中学习;和之江实验室合作,联合共建“科艺融合研究中心”。

艺术学院为什么要关心科技?高世名解释,这是学校面对新形势、运用新技术打造的艺术教育新界面。这几年,学校一直在强调“人文科技双向会通”,这不仅仅是“科艺融合”,更是希望构造起一个艺术和技术、科学与哲学交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采访中,高世名不止一次提到技术对艺术、对教育的改变。“今天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正在改变学院的形态、艺术的价值。人工智能科技越发达,艺术越重要。”高世名认为,ChatGPT这些智能技术能够替代的只是模态化知识、衍生性智慧和可重复性劳动,却无法替代真正的创造力和感性行为。

对国美来说,一边要跟上最新最潮流的方向,一边更要试图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活动当天,中国艺术国学门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打造面向全国艺术界同道的“国学门”。这里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同时将设立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创新中国人的“视觉国学”。中国人的创造从来都是由历史和传统中生长、嬗变出的,始终伴随着对历史的回溯与响应。正因如此,国画、书法在今天的学院和社会中,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能量。

“这需要我们做‘长期主义者’,准备二三十年的时间,积两三代人之功去做。”高世名说,国美将广纳国学人才,传承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推进中国书画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

回到初心。

95年之后,这所庞大的学院,依然保持着她的初心与元气,依然在不断回应着根本的教育理想和艺术关怀。当然,她也需要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许多新命题:艺术与市场越走越近,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人们还有闲暇来照拂感性的艺术吗?

这个问题,放到国美,就得换一个问法:日益学科化的艺术教育,如何从一门门课,转向“有情之学”和“有为之学”。两个“有”,前者引导心灵,后者则是为了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

“对此,我们倡导‘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高世名说,一方面,要“穷源竟流”“守正创新”,今人的艺术创作始终是在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大传统绵延一体,与伟大作品直接照面、相契相知,继而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另一方面,要“源流互质”“返古开今”,中国艺术的经典传习绝非抱残守缺、一味泥古,不但“抗志希古”“与古为徒”,而且“血战古人”“与古为新”。

国美的野心,如今已经显现。血战古人,就要主动投身到“战场”。今年,建校95周年学术活动的核心活动是“Inter-World-View:世界文明互鉴论坛”。这是一个“教学—创作—行动—传播”四位一体的国际艺术行动,将奔赴12个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现场,感知文明史的宏大进程,开展分布式论坛并拍摄主题短片,最终形成总论坛与展览。

做这件浩大的项目,有多维度的目标。首先,尝试着在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大视野中思考艺术教育的本源问题,这不仅是追本溯源,更要关注当下,感知21世纪人类文明尤其科技文明的发展脉搏和潜在趋势。其次,在后疫情时代,通过这一跨越多个学术领域的大活动,建立一个更高能级的国际学术伙伴圈,为文化事业下一步的发展聚集“未来的同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历史意识、艺术雄心的艺术青年。

“我们要在世界文明互鉴的框架下,在世界观的对话中,将人类文明史中高明深邃的优秀传统,视作我们创作的命题、艺术的土壤、精神的根基;让文明史成为我们的工具箱,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与古为新’,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这就是——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高世名期待,在不久的未来,国美或许可以召唤出另一种艺术方式和教育愿景。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陆遥 姜晓蓉 通讯员 刘杨 贾毓秀  编辑:高婷婷
返回
​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举行建校95周年活动,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的“国美发布”。中国艺术国学门设立暨湘湖校区启用、书法学院成立、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授牌、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和元宇宙艺术学院发布……大动作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