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记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的寻常一天——半年了,这场文化盛宴为何依然火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3-06 15:27   

【12:00】“看懂每一幅画的精髓”

午饭时间,展厅里依然有不少观众穿梭来往。在“汉唐气象”展区,美术工作者邓女士正在给身旁的朋友及孩子们讲述《敦煌星图》里的故事:“你看这幅画非常有意思,古人把不同的云朵形状用笔描绘出来。”

去年“大系”展刚开幕时,邓女士就在展厅里泡了一整天。她说:“今天和朋友一起第二次来,发现不少上次没看过的画作,看过的画里也能找到新的趣味。”

在书法展厅,北京市民王女士正仰着头寻找苏轼的笔迹。她大学读的是物理专业,疫情期间突然对人文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一家人都在练习书法。她说:“下次带老公、孩子一起来看展,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提升自己。”

“常看常新,觉得来几次都看不够。‘大系’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体验精神愉悦的极致享受。”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要更透彻地了解这些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看懂每一幅画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16:30】“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来看过展”

临近闭馆,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和孩子还没有离开的意思。

一对母女正围在清代郎世宁的《嵩献英芝图》前小声讨论着。这幅画中有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色彩丰富,有属于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

“画里的水流和花朵绘制得太逼真了。”上小学四年级的仪瀞舟赞叹。她特别喜欢绘画,许多目之所及的作品,可能都会成为她下一次创作的灵感和借鉴。

“我们是从赤峰来的,特意赶在开学前带孩子来看看。”仪瀞舟的妈妈说。

工作人员说,经常能在各个展厅里看到孩子们背着画夹,席地而坐观摩名画。2月28日,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近500名师生专程来看展。“当看到偌大的青绿画卷在靛蓝的展厅中静静陈列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感觉那是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是一种雄壮又沉静的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邱天留下这样的感触。

“唐朝人喜欢将骏马的鬃毛修剪成瓣状当装饰,分成三瓣的马就叫三花马,五花马就是五瓣……”北京市民刘先生指着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马儿,给读初三的儿子讲解历史知识。刘先生说,儿子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来看过“大系”成果展,“你去国博看画展了吗”已经成为同学间交流的热门话题。“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们这样,把自己国家的古代绘画体系完整梳理,再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瑰宝影像收集起来集中展示,让大量珍稀图像文献又活了起来。”刘先生说,希望孩子们都能来看看几千年丹青里描绘的中华大好河山,开阔心胸,熏陶心灵。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乔韵鸥 曾福泉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