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儒学通史》出版,首次以通史形式梳理浙江儒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2-30 09:38   

与此同时,吴光钻研儒学数十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学者和在外省市的浙籍学者花费极大心血整理相关著作。仅他本人,就组织整理、编校、出版了《王阳明全集》《黄宗羲全集》《刘宗周全集》《马一浮全集》等著作。

但浙江作为儒学发展的重镇,却始终缺少一部通贯古今的儒学通史。“浙江儒学特色鲜明、资源雄厚。我们有必要对浙江儒学史及其历史地位、历史影响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梳理。”吴光说。

2015年,在浙江省儒学学会时任会长张浚生和时任执行会长吴光的具体策划组织下,浙江省儒学学会确定了要编写多卷本《浙江儒学通史》。

提及编纂过程中最大感触,吴光感叹:“光靠几个领导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个知识面广、有创新思维、写作能力强的专业团队。”为此,浙江省儒学学会邀聘了学会骨干中学有专长的五位博士作为主撰人,再由他们邀请数位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参加写作团队,以保证丛书的高质量和专业度。

儒学是国学。结合时间紧、主撰人身负多项工作等因素,《浙江儒学通史》成为全国儒学专家的智力成果。例如,作者张宏敏介绍,清代卷的撰写是在吴光、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陈寒鸣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同济大学朱义禄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潘斌教授等众多人的“援助”之下合力写成的。

实际上,何止是社会科学界,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整个社会的期盼。

吴光透露,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正式立项之前,作为第二期项目之一的《浙江儒学通史》曾经一度遭遇经费中断的困难。吴光特别提出要感谢民间公益组织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他们提供的20万元的特殊补助,助力项目渡过难关。”

此外,浙江人民出版社还特别安排资深编辑力量精心打磨,从内容体例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对内容细节精编精校,对文稿所涉的庞大文献进行了核查校对。项目统筹人员感叹:“一本书的工作量顶普通十本都不止。为完美呈现这一厚重浙学积淀出版物,仅装帧设计稿就不下20种。但大家觉得都很值。”

“项目之所以能圆满完成,凭着的是一种弘道立德的使命感。”回顾过往,吴光坦言,对于每位作者而言,都是没有系统做过的艰巨任务,“但既然是浙江省儒学学会,我们就有责任系统总结和梳理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儒学发生、发展、演变、转型的历史,就有责任去总结发掘浙江儒学史上的人物、学派、范畴、命题出现的背景、涵义、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从而正确评价其历史的地位与影响,揭示其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时代之书

知史鉴今,启迪未来

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的。时代也是理解《浙江儒学通史》的关键词。

“迄今为止的儒学史或学术思想史在编写方法上,大都以人物或著述为单位。”明代卷作者钱明认为,这样编写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人物的生平、交往、经历、思想形成及著述传播的研究,去把握住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主动脉,使读者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并认知学术思想的精髓和主流;缺陷是难免会淡化“历史”的纵(思想连续脉络)横(同时代人的声音)面,在凸出个人、忽略环境的同时,容易忽略那些不够显赫的,以“合唱背景”出现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以时间为脉络的《浙江儒学通史》规避了这一缺陷。

《浙江儒学通史》的时间收尾在近现代,并不代表浙江儒学只是一门过去的学问。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国学漫谈》一文中说:“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知史鉴今。吴光认为,在当下梳理研究浙江儒学史十分必要——

在书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两汉之际谶纬迷信大肆泛滥的荒唐事,深切体会到坚持实事求是、批判虚妄迷信的必要性,也就可以体会到王充“实事疾妄”思想宗旨的深刻价值;可以从“义利双行,王霸兼用”的思想方法中汲取“利”和“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可以借思考浙学先贤坚持“以民为本”、从民本到民主的思想转型,帮助树立更牢固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也可以学习浙学先贤“修齐治平”思想以吸取修身立德、治国理政的历史教益,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功伟业。

浙江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浙江的宝贵财富、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吴光相信,《浙江儒学通史》会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让浙江人更坚定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作品也需要读者,不能仅满足于著成几套研究成果,而是要突破“小众”循环,去“大众流量”中产生社会价值。

浙江省儒学学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浙江儒学普及推广方面尝试了多种方法,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在出版物方面,学会陆续编撰出版了《儒学普及小丛书》《干部儒学读本》《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文化简览》等多类型通俗读物,让晦涩的学术成果更亲民;在组织活动方面,近年来与省地市图书馆、各地书院、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合作举办系列儒学公益讲座百余场;2013年起带头发起的“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年会机制,为全国儒学社团搭建了一个坐而论道,经验交流的平台,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九届。

在吴光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打算进一步将儒学弘道事业推向纵深发展,面向大众、面向生活、面向现代,采取著书、讲座、读经、参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弘扬儒学的经典义理、核心价值。”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已近杖朝之年的吴光纵使身体状况不佳,仍在一线,一边为梳理学术研究潜心书斋,一边为弘扬浙江儒学呼喊筹谋。从这位的老人宏愿中,我们嗅到了当代浙江儒学的气质。

也许,研究浙江儒学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历代连续传承一种学术,而是每一时代的浙江学术都在全国发出了一种重要的声音,它作用于时代的社会、政治、思潮,并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影响。

文化之河奔流不息。从浙江儒学出发,我们钦佩,并期待着当代浙江学人见证、书写、启迪更多更精彩的“浙江故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严粒粒 通讯员 卓挺亚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