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把杭州文化的最深处 娓娓讲给你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17 07:13   

杭州日报讯 文物考古、历史研究、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保护、风景园林、宋韵文化、旅游休闲……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领市民体验者,一起漫步杭州,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人文。他们把腹中的万卷书凝成行走途中的一席谈,将杭州文化最深处的韵味娓娓道来……

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杭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软实力,充分彰显文化魅力,助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和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深度挖掘、整理、激活对杭州城市及城市文化有着深度理解的存量人才资源,构建可感知、可参与、可推广、带有鲜明特点和标识的杭州文旅新型人才库和知识库,打造杭州文旅读懂资源、教育大众、展示优势、推广产品的标志性成果平台,努力实现文旅产业宽度新拓展、深度新挖掘、展示新高度、传播新突破。

目前,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已经建立起由首批百名专家组成的成果库,刘斌、陈同滨、章胜贤、褚树青、汤海孺、茅威涛……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响亮名字都在其中。一百名专家,一百种视角,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让厚重的杭州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发扬和光大。

该计划深度解锁杭州新天堂,策划推出杭州文化体验系列主题线路,以“文化分享+现场体验”的方式,举行了8次“走读”活动。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实践者等带队讲解,招募市民体验者,从杭州的人文自然、地域景观、历史文脉及艺术生活等维度,以走读、接受采访等多种方式解读杭州,解锁城市盲盒,探知在地文化,挖掘小众秘境,用探索者的视野去重新发现本已熟悉的城市,盘活杭州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不一样的杭州韵味,助力杭州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了“杭州文旅方案”。

探寻的,是不一样的杭州

从一开始,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便带着鲜明的个性标记亮相:全新的游览视野,深度的文化解读,个性化的走读方式,让市民体验者为之振奋。

今年6月23日,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首场文化体验活动登场,起点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西湖。

提起西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西湖十景”,平时逛西湖,往往就是在断桥、苏堤、雷峰塔、湖心亭、小瀛洲等景点走一遭。然而,这一次,在领路人奚珣强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从西湖边的太子湾公园出发,顺石阶向上,拐入南屏山上的一条小道,去探寻小有天园望湖亭遗址,寻找西湖群山里的摩崖题刻。此地人迹罕至,奚珣强老师打趣说:“这大概是小有天园近200年来迎来的人数最多的一次探访。”

密林中光线昏暗,当手电筒打开,众人忍不住发出惊叹,光柱下,乾隆印章神奇地浮现在石面之上。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在一处几乎风化殆尽的题刻中,竟然有当年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杭为官时,司马光随侍在旁共同游览的历史记录。这是第一次发现司马光在西湖山水中留下的题名痕迹。

此外,还有晁美叔、苏舜钦、章岷、张若谷、鲁元翰、乾隆等人的题名、题诗,一一展现在寻访者眼前。这些经受了时光的打磨依然留存在西湖山石之上的题刻,就好像古人的“朋友圈”,记录着杭州是如何以其魅力吸引历代文人留连不舍的。“西湖之胜,在水更在山”,在这个西湖之畔的隐秘之地,体验者们明白了这句话的真义。

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的脚步,不止于西湖这样的风景名胜,它还来到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杭州乡村。

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人们在村里的图书馆,听设计师张雷分享他的团队与这个山村的故事。这里,原本是一间荒废已久的乡村礼堂,经过设计师团队“修旧是旧”的修复,陈列出他们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种类繁多的工艺材料,变身为中国首家“非盈利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那些带有生命质感的材料就是这个图书馆里的检索书目,翻阅它们的不只是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还有村民、游客。

行走在青山村里,会发现艺术的力量无处不在,被修葺得很自然的小入口,村民家门口做成扇形的指示牌,被叠音词萌化的处所……来自于乡村本土艺术的力量,正在改变着这个宁静的小山村,让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极富吸引力的存在。

脚步继续向前,德寿宫、良渚古城、千年运河、浙江博物馆、艺术乡村……就这样,杭州文旅“千人(推广)计划”带领人们在这座城市漫步,观察城市的细节,触摸城市的肌理,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看见不一样的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