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城市气质”,杭州高质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7 17:19   

“在我眼里,杭州的博物馆和杭州这座城市一样,文雅安闲,书香沁润。”

王莎莎是一位旅行博主,每到一座城市,她一定要去逛一逛当地的博物馆,给粉丝们做攻略。在吴山脚下,她用镜头记录着:“到杭州博物馆走走,好像穿越了从古至今的历史,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钱塘自古繁华’。”

博物馆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和沉淀,更是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文化力量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来说,更是如此——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文保单位(点)1000余处,各级各类博物馆80余座,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杭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多次获得国字号大奖和各界专家学者的赞赏和肯定。十年来,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紧扣“城市气质”,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开展系列“让文物活起来”活动,将这座城市的互联网基因融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打造共富之路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杭州样板”。

倾尽匠心 绘制蓝图

高质量开展文物基建保护

“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三座博物馆紧密相连,为孩子们设计了很多妙趣活动,尤其手工艺活态展示区,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杭州的手工艺瑰宝。”家住拱宸桥畔的李晓萌周末都会带孩子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转一转。

在今天的杭州,特色博物馆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线,往来如织的参观者像是这座城市沁润深厚文化底蕴的鲜活注脚。据统计,十年来全市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推出临时展览1600余个,节假日去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内容。

回望杭州博物馆行业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感慨良多,“十年过去,可以说在博物馆基础建设的‘质’与‘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升级跃迁。”

从2012年起,杭州用了整整4年进行大规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可移动文物数量达36万件(套),更发现了一大批特别珍贵的文物。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坚持“边普查、边保护”,近十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共完成历史建筑修缮2500余处,其中建德新叶村更是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省唯一古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这样的坚守与付出,也让杭州荣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十年匠心打磨,杭州共新建(改扩建)开放了10余家博物馆,新定级成功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二级4家、三级1家;多个陈列展摘得“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等国家级大奖。

“这些精品博物馆和陈列展不仅成为展现杭州文物保护成果的张张金名片,更成为新时代杭州人深刻的文化记忆。”该负责人说。

交融古今 绽放异彩

高水平演绎文物主题活动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水平演绎文物保护成果?这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自2017年以来,杭州每年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文物宣传活动。”该负责人介绍,“比如,近几年开展的‘家在钱塘’‘让文物活起来’‘红色印记’‘宋韵迹忆’等活动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让文物活起来”主题活动作为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精心打造了“5+1”主题板块,汇集了全市50余家文博单位的3000条线上特色资源,全年平台点击量高达1800万人次。

红色印记平台二维码

在建国70周年和建党百年之际,杭州组织开展了“红色记忆”“红色印记”主题文物宣传活动,吸引了市民游客驻足参观;而淳安下姜、建德梅城等红色之旅,则成为年轻人“打卡”新地标,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杭州通过“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平台,推出两张宋韵文化电子地图和多个文化栏目,还举办了“最宋潮”文创设计大赛,在全社会掀起热潮。此外,南宋博物院的德寿宫项目也正加快推进中,不久后这座“南宋王宫”遗址就能精彩亮相。

解码文化 留住乡愁

高标准打造文化服务平台

城市记忆,如何融入当代都市生活?

张都灵先生自从手机关注“杭城迹忆”平台后,每天都会拿出来看看有没有“上新”,以及“温故知新”。

“杭城迹忆”作为杭州市文化遗产惠民服务阵地,是杭州市数字化改革十二大建设领域之一“文有所化”重点建设场景。在这个平台,市民可以聆听文物故事、赏析文物影像,以及预约各大博物馆或文化活动。市园文局工作人员说:“该平台以城市为范围,整合全市所有文博场馆在线服务;同时,通过AR、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用户更深入地解码杭州文化基因。”

让文物活起来平台二维码

作为浙江省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也正在杭州遍地开花——今年杭州发布了第一批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名单50家;计划到2025年,孵化培育100家。未来,这些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的乡村博物馆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文化滋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杭州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艳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