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将举办当代书画印兼修同人学术展(第一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09 07:03   

嘤其鸣矣求友声(一)

杭州日报讯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求友声——当代书画印兼修同人学术展(第一期)”将于10月13日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展出20位作者围绕西泠雅集、以宋韵为题材创作的80件印屏、原印、书法、国画作品。展览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西湖画会协办。

这次展览由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为展览题写展标。参展作者包括唐存才、朱培尔、张索、唐吟方、王丹等二十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不同省份,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不同单位,作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下。

展览秉承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突出百年社庆后提出“诗书画印综合(兼能)”“重振金石学”“大印学”的理念,努力通过展览陆续展现当代中青年书画印兼修同人的作品风貌,以推动西泠印社社内外的交流,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士不必“三绝”而须“四全”

《“求友声”当代书画印兼修同人学术展》(第一期)是一个策划阶段即极有特色的展览。这个活动的筹备,是由十几位社员和几位社外贤达偶然联络共同倡起,而且最初因为疫情反复又几次搁置,又是以“同仁展”自由组合联络互通声气而没有来自行政的干预,社团与社委会在一开始都没有太多过问。但社员自发的热情高涨,又是强调“书画印”三项并举,基本符合我们确立的“诗书画印综合(兼能)”倡导目标。长期以来,资深社员举办有规模的严肃的个人展览,印社都会挂名指导或主办;这次牵涉到12位社员8位艺友,都是有相当成就与影响者,且年龄限于60岁以下,正是西泠诸群体最中坚最活跃最有创造力又最成熟的那一代,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支持,而且应该为之鼓与呼。不仅仅为“求友声”这个具体展览,更为“诗书画印综合(兼能)”这一新时代印社的发展目标,还为愿意为西泠印社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而不吝付出的20位作者。

筹备者标明本次展览是“求友声”第一期,那就表明,凡社内外有志于书画印兼修的志同道合者,还可以自愿组合第二期、第三期的“同人展”,积少成多,蔚为风气,绵延不绝,成为西泠百年之后新发展的主脉络。这正切合我们倡导“诗书画印综合(兼能)”宗旨的本意。

士不必“三绝”而须“四全”。这是1979年我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时的考试题。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潘天寿老院长说的;又是业师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先生尽毕生之功亲身实践的。谨以此名句,赠与敢于实践的本次第一轮《“求友声”当代书画印兼修同人展》的20位社内外同道。

参展感言(部分参展者感言将于下期刊出)

朱培尔:表现时代 展现性情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近几年一直十分注重社员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此次展览以诗书画印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印社60岁以下社员的创作面貌。

把本职工作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直是我长期的愿望,自己创作中的疑惑与思考,可以通过专业的编辑工作得到解答和提升。我在创作方面一直坚持书、画、印三者的结合,力求做到绘画中有意境、有心境的体现,篆刻中要彰显书法韵味,书法中具备绘画的丰富层次等等。

作为西泠印社理事,为年轻的一代的社员做好表率,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争取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表现时代、展现性情。

张索:接续文脉 传承风范

传统文化常常把诗书画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审美的一个综合体现。西泠印社的前辈,无论是吴昌硕、潘天寿,还是沙孟海、吴茀之等,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非常综合的艺术修养,把金石书画在作品中相互打通,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他们是时代的标杆,更是我们今天西泠后学的学习榜样。

这次西泠印社举办“求友声”书画金石主题展览,就是旨在希望中青年社员能够接续文脉、传承前辈风范。本人从小受前辈教诲,爱好金石书画,但总觉未得门径,这次受组委会之邀,创作了书法作品《宋赵师秀诗三首》、篆刻作品《宋人佳句印痕》、绘画作品《竹石图》参展,旨在同社友和同仁交流,同时也想参与到倡导金石书画共创的文化氛围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夏琳 陈友望 孙乐怡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