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故事我有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1-20 06:49   

image.png

2021年9月26日上午,“巾帼共舞,喜迎亚运——全国万人共跳亚运排舞”主会场展演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成功举办,以共跳共推杭州亚运原创健身排舞《等你来》的群众性健身形式“与亚运同行”,营造人人关心亚运、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浓厚氛围。陈萍也在其中。记者 李忠 摄

image.png

襄七房舞队在社区舞蹈房练舞《等你来》。前排左边来丽华,右边黑衣为陈萍。 记者 郑承锋 摄

杭州日报讯 一曲莫吉托,感受初恋般微醺的浪漫;跳跃波尔卡,细碎舞步跳踏交替轻松又欢快;旋转华尔兹,跟随和弦漾开裙摆朵朵,优雅而轻盈。

排舞,起源于欧美民间,是一种自带社交属性的多人舞蹈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排舞融入了爵士、拉丁、波尔卡、踢踏等多种舞步元素,不再局限于人数,甚至不限于时空。

在杭州,就有这样一群排舞爱好者,知晓排舞简约、洒脱的魅力,乐意分享悦动之美。通过舞蹈,他们推开世界之窗,为精神找到了弥足珍贵的栖息地,一路曼舞轻歌,直至收获灿烂人生。

10年热爱不间断 舞蹈“小白”走出国门

陈萍从未想过,这辈子,她会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大约10年前,她还在杭州一所大学工作,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舞蹈这种在大众看来,颇有些门槛的艺术门类,就像流星,离得遥远,偶尔闪过却抓不住。

直到有一天,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陈姐,要不要试试排舞,大家一起跳”。陈萍意识到,原来舞蹈也可以很亲民。在学校的推荐下,她先到省里参加培训,粗略了解排舞技法,完成了对排舞的启蒙,再回校组建起上百人的团队,带动大家一起学。一步一步,舞蹈成了他们点亮校园生活的那束光。

运动会上,陈萍的队伍首次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看台上学生们爆发的欢呼让她感到,青春的那种活力又回来了。那年,她48岁,是学校的“老人”了。

“喜欢排舞,因为它的洒脱自由,还有宽泛包容。”校内的队伍随着陈萍的离校,联系渐渐淡了,但她已为许多人埋下了兴趣的种子。而自律的习舞生活,也让陈萍一改面貌,体重减掉三四十斤,实现了外在与内在的“逆生长”。

大多数时候,由于一手的学习资料有限,陈萍只好对着网上搜罗到的视频一遍遍扒动作。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别人要记好久的舞步,她一晚上就能背下来。在自学了拍摄、剪辑和简单的后期制作后,2014年,陈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舞蹈视频。起初是在56网、优酷网,后来也申请账号发到一些海外平台。没想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的专业舞者和业余排舞爱好者,粉丝中甚至不乏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说我跳舞有一种感染力”。2017年,陈萍退休,全情投入排舞。除了一周发布两次视频,她一年翻跳、创作的舞能达到400支。这中间,陈萍还通过圈内资深的排舞前辈,知道了全球最大的排舞爱好者网——CopperKnob。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者每天分享、更新的大量舞谱和教学课程,都让陈萍受益匪浅,也进一步打开了她的社交圈。

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陈萍搁置了一些与国际舞者们当面“指教”的计划。此前,她曾靠着翻译软件,硬是迈过语言关,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700人的大舞会。尽管出国交流受到疫情影响,陈萍仍与加拿大排舞老师Regina cheung隔空合作,创编了多支排舞作品。

从《开心派对》《开心恰恰》《开心探戈》的“开心”系列,到李荣浩的《山川》,双方克服文化差异,不断打磨精品。磨了13稿舞谱的《山川》,让国外舞者深深记住了这个杭州舞者的名字。“这可能是他们难得深入领会中文歌的魅力,第一次知道杭州,知道这儿也有许多热爱排舞的人。”陈萍感慨道。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开心”系列的创作也让跨国的两位舞者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一致认为,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提振士气”。果然,《开心恰恰》一经发布,仅海外就出现了158个翻跳视频,广受好评。

“排舞不仅能锻炼心肺功能、帮助塑形、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更会让你的世界因舞而宽广。”排舞带给她的力量,未来,她想传递给更多人。

15载相伴人生路

她们不断解锁新舞台

排舞的起源,是群舞。

排舞的“初心”,是社交。

虽然与广场舞交谊舞等有着诸多相似,但两者不能简单画上等号,这是许多排舞爱好者的共识。

区别在哪?——舞谱。正是借助这种通用语言,陈萍才能与国际舞者隔空齐舞,同频共振。扫步、锁步、摇摆步、拖步、海岸步、曼波步……种类繁多的专业名词,很容易让舞蹈新人眼花缭乱。相对于手部动作的自由,排舞的脚下功夫不可谓不严谨。

多个方位,踏跃腾挪,自有章法。编舞时,为了确保大家最大程度地享受舞蹈、推广作品,排舞老师一般会准备多个难易版本供学员选择。

2020年,陈萍受邀去往西兴街道授课,将《山川》等十支舞蹈作品带进了襄七房社区,也由此结识了这支在滨江小有名气的社区舞蹈队。

队长来丽华,今年68岁,起初是通过社区老年大学接触到排舞的。儿女长大不能常伴身旁,来丽华便将舞蹈当作退休后的慰藉,帮助自己不时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解脱出来。

跳舞的人身上像有团火。来丽华练舞风雨无阻,渐渐地,街坊邻居加入进来,在社区发展成了50余人的小团体,这其中,属来丽华舞龄最长,有15年。年纪最大的超过了70岁。她们彼此既是舞伴,又为姐妹。一样从工作的舞台退场,又在人生的舞台重新绽放。

社区十分支持这支居民自发组建的排舞队,新建的活动中心专门设立了舞蹈房,舞队不用再担心场地问题,也不会噪音扰民。

15年间,她们一起喜迎G20杭州峰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又相约即将到来的亚运盛会。市里区里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全民运动会等文体比赛,她们也都积极响应。

大大小小的巡演中,她们见证着城市发展。一次次登台聚散,让她们看淡世俗得失,多了几分从容。

只要脚步不停,寂寞就追不上我。带上音箱跳起舞,人生得意须尽欢。

敞开怀抱向未来

乘风破浪再青春

全球的排舞爱好者数以亿计,而在中国,这项运动传入还不到20年。2006年,排舞首次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称为“全健排舞”。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全健排舞”借着体育赛事的契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展演,中国出现了一波排舞热。排舞展演一度成为开幕式的备选节目。

此后,“全健排舞”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在职工中推广,得到了各地总工会的支持,迅速铺开。年轻职工的参与,又进一步给排舞注入了年轻活力。国内排舞变得更加规范、更有人气。而排舞的进阶,则是体育舞蹈。它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同样起源于联谊社交,但常用于竞赛。2022年亚运会项目霹雳舞(breaking)就隶属于体育舞蹈范畴。

不过对于大多数排舞爱好者来说,专业并不是首要追求。到今年,陈萍发布的各类舞蹈视频已达到3000个,她打算联合一帮国际友人为亚运编创排舞作品,营造喜庆氛围。

她还希望借鉴国外的模式,与商场、酒店等达成合作,解决一些场地问题。“我们来为商场免费引流,他们提供舞台,演出产生的收益,划拨一部分用作公益。”陈萍解释道,“在一些隔音设施完善的酒店包厅,可以做到吃饭跳舞两不误。”

到今年,来丽华已经跳了几千支舞,十几个U盘里塞满了舞谱,还有那些与舞队姐妹一起的珍贵回忆。“原来还有些小毛小病,跳舞的几年里都没了,现在一天不跳上一个小时就不舒服。”舞蹈带走了来丽华的病痛,也冲淡了她的烦恼。

闻乐而动,兴尽而归。在排舞爱好者们的巧思中,世界百首热单歌曲均可成舞。从周杰伦的《莫吉托》,到电影《你好,李焕英》推广曲《路灯下的小姑娘》、打破“次元壁”的《普通DISCO》。只需要一个小节的触动,灵感就从脚尖流淌开来。

盛放在同一片天空下,乘风破浪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精神的港湾。

职业向左,尽兴向右。热爱面前,人人平等。

当两条平行线交汇于舞蹈的光辉,“陈萍”们的歌舞青春,仍在继续。

他们不倦诉说着——爱,热烈而纯粹,何时都不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马梦妍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