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貌丑到能祛鬼 毒舌 不爱洗澡 了解下这位活在课本里的名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21 09:42   

都市快报报道 现在的人喜欢玩谐音梗,给很多古人起了英文名,其中一个叫Vans或者Jeff的人,就是王安石(字介甫)。那个写过《元日》《泊船瓜洲》等诗,《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散文,活在课本里的王安石。

公元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到今年,已经整整1000年了。

王安石一生,历经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位皇帝。他所处的时代,可谓人才辈出、风云际会——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其余六人(还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和曾巩),不仅认识,还多有交往,恩仇并存。

除了语文课本,王安石也存在于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作为北宋最受争议的宰相,他主导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树立了太多敌人,遭到无数人的攻击,和同辈司马光从朋友到政敌,就是因为他的新法。

王安石生前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他王荆公),死后累赠太傅、舒王,谥号“文”,为帝王时代的人臣极致。对其成就,现在通常说他是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生前死后,王安石都充满争议。如何去了解这样一个人杰?今年,一本名为《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的传记出版,值得去看一下。

这是日本学者三浦国雄三十多年前的旧书(1985年在日本出版),今年是首次推出中文版。

三浦国雄说,他的硕士论文主题是围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那段时间,他花了两年时间钻研多达294卷的《资治通鉴》,在此期间,“我和王安石邂逅了”。后来应出版社之邀,他写下了这本书。正是通过这次写作,三浦国雄才“得以直面荆公本人,真正聆听他的声音……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我对王安石体悟之旅的一份记录。”

三浦国雄的体悟是,“论及王安石,其主持的牵涉广泛的改革自然不容忽视,但仅限于此却又错失了荆公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为了写这本书,除了查阅史料、文献,他还“踏入了王安石的诗文世界,仿佛和活生生的王安石有了交往。”

三浦国雄要塑造一个“全新的王安石形象”,在书中,他这样说——

王安石的天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无法调和,这也是其一生坎坷的根源所在。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就是从“不调和”中孕育而来,他诗作中的落寞寂寥也与“不调和”不无关系……怪只怪王安石出生太早,领先时代上百年,以至于他不能见容于世。正是这种先觉性导致了王安石的怪异。王荆公命运的悲剧同时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对于本书“立于浊流之人”这个副标题,三浦国雄说这句话蕴含着王安石这样的形象——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同时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

关于王安石的其人其事,还有他的诗文,三浦国雄都有考析。这里,我们摘选书中的几个细节,了解一下王安石是如何“怪异”,如何与现实“不调和”,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长相:牛目虎头

王安石生前曾让几位画家为自己画像,比如李公麟(画家,和王安石以及反对王安石的苏轼都交好)在定林庵的墙壁上为他所作。王安石亡故百年之后,南宋诗人陆游游览定林庵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寺僧开户,客忽见向,皆惊耸,觉生气逼人,写照之妙如此。今庵经火,尺椽无复存者。”

王安石身后人们为他所绘的有3幅画像。肖像一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王安石殁后20年)在王安石家乡抚州临川建立他的祠堂时,临摹前述李公麟绘像而制。画中的王安石尽管有些年纪,双目却依然炯炯有神,散发出难以名状的锐气。不过在坚毅面容深处,笔者似乎还看出了一丝慈父般的微笑。

肖像二(上图)出自《历代圣贤名人像》。画像中的他目光锐利,眉目冷峻,加上那挺拔的鼻子,紧闭的嘴唇,坚毅的下颌和像雅典娜般硕大的耳朵,这幅作品和肖像一模一样,是极具特色的人像作品。

肖像三载于清人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这幅画过于强调了王安石的“文人气”。这想必是清代文人风习。

王安石生前也谈及过自己的容貌,他作诗如此自嘲:“唯予貌丑骇公等,自镜亦正如蒙倛。”据说蒙倛是祛除恶鬼的神。估计王安石自嘲貌丑,是希望有能祛除鬼魅的力量吧。我们自然不能根据这两句玩笑之语论定王安石的相貌,不过从上述肖像画大致可以推测出他的相貌不同于常人,起码体格健壮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宋时甚至有人把王安石称为牛。萧注在答复宋神宗关于王安石相貌的问题时这样回答:“牛形人,任重而道远。”他又说:“安石牛目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

性格:刚直顽固

据王安石的敌人讲,他几乎把历史上的先贤都批评了一遍,能逃过他毒舌的人只有孔子和黄帝。王安石十分自信,同时又刚直顽固,大概真说过不少激烈言论吧。对于不愿意付出耐心理解自己想法的人们,王安石往往斥之为“流俗”。不宽容人,这确是王安石的缺点。他的同乡,也是做官的前辈晏殊曾规劝他说:“你能接纳别人,别人也会接纳于你。”话虽如此,从王安石在晚年原谅了背叛他的吕惠卿一事,可见他的心胸还是逐渐变得开阔了。

不光褒贬古人,王安石对与自己同时代的人也多有臧否。据他的批评者说,王安石对人开始时还能保持敬意,但时间一长,却连“先生”都不称呼了。欧阳修是率先发现王安石才能的人,同时也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前辈,但王安石并没有对欧阳修显示出后辈应有的恭敬,这确是事实。对于他来说,固守旧价值的前辈们是很难成为尊敬的对象的。

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之麓,离他家不远是东晋名士谢安的故居(谢公墩)。谢安的字是安石,王安石因此写了首诗: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后人评价说:“或云介甫好与人争,在庙堂则与诸公争新法,归山林则与谢安争墩,此亦善谑也。”


生活:不爱洗澡

据说王安石的脸色发黑,他的门生担心师父的健康就去问医生。医生却说那只是污垢,不必担心,随后给了门生澡豆,让他叫王安石用来洗脸。门生回去如此这般一说,王安石却道:“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王安石的回答是对孔子名言“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的化用。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安石文学上的善谑和精神上的幽默。同时他有多么不爱洗澡也可见一斑。

王安石同吴充(王安石的亲家)和韩维(宋文学家,政治上属于王安石新党)关系很好。3人约定一月或者两月一次,结伴去一所叫定力院的寺院洗澡。到了洗澡的这一天,吴、韩两人决定洗澡顺序,还给不修边幅的王安石准备换洗的衣服。他们还悄悄地把这个活动称为“拆洗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在饮食上王安石也不讲究。他当宰相的时候出过这样的故事:下人告诉王安石夫人说大人爱吃鹿肉脯。夫人从不知丈夫有这样的嗜好,问下人因何得知。下人说大人用餐不顾其他只吃鹿肉脯。夫人问鹿肉脯摆在何处。答曰筷子与汤匙旁边。夫人会意,吩咐下人翌日换一种菜肴置于筷子旁边,王安石果然又把那道菜吃光了。他不过是过于专注公务,吃饭时只随手夹取离手边最近的菜肴罢了。

晚年:骑驴闲游

王安石罢相退隐,才开始向世人展露其在政治、世俗之外的另一副面孔。

他居住在江宁府城东,这个居所位于现在南京市中山门东北方。虽然现在已属城里,但在当时是名为白下门的城门之外。

比起家中闲居,王安石更中意出外闲游。去府城的时候他就坐小舟从门前顺流而下,去钟山散心则乘驴马。

闲游钟山并不拘一定路线,王安石将行程完全交给执辔的仆人和奋蹄的驴马。他自己则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要么在驴背上读,要么在途中休息的寺庙、农家、树荫下读。觉得累了,他就寻处像定林寺这样的地方躺下睡个午觉。出门前王安石会带十几个馒头,饿了便吃,也分给仆从,再有剩下的就用来喂驴。有时山里的农夫留他用餐,他也心存感激地接受。

王安石穿着并不考究,一副村夫子的样子。即便和人在钟山里相遇,别人也很难认出眼前的老叟就是曾名震天下的宰相。某日,王安石像往常一样到钟山野游,在定林寺里遇到几个游人正在热烈地讨论文学、历史。他们议论滔滔,一开始甚至没注意到坐于末席的王安石。过了良久,才有一人注意到一个不认识的老汉在侧,便问:“亦知书否?”王安石点了点头。此人又问他姓名,他拱手答道:“安石姓王。”那群人听了惶恐万分,惭愧地低头走开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邢鹤涛  编辑:陈周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