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艺术家楼有刚是土生土长的萧山楼塔人,近些年,他用自己的笔墨语言阐释内心情感,用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情怀。
人物名片
楼有刚,1963年生,萧山楼塔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萧山画院副院长、萧山美协副主席、澄之书画社副社长、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
绘画之路 屡获恩师指点
受父亲影响,楼有刚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是当时楼塔镇上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用木炭在村里凉亭石碑上画京剧脸谱画的场景,楼有刚至今仍印象深刻。中学毕业后,楼有刚便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任,他干过田地农活,去过深圳打工,搞过玻璃刻花,开过画廊……辗转于复杂坎坷的生活,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画画,他将生活的甘苦、生命的体验一一寄托在那一幅幅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中。
回顾自己的绘画历程,楼有刚认为与当初恩师的教导与提携密不可分。他启蒙于楼汉承、楼汉鼎二位乡贤,并先后求学于陆秀竞、姜宝林先生,通过名师指教和自身的对艺术思考,楼友刚逐渐对中国艺术精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几位恩师的叮嘱和关心,他也铭记在心。“你基础很好,不要放弃画画。”科班出身的陆秀竞先生在绘画内涵及理论研究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在传授理论知识方面给予了楼有刚极大的帮助。
在周围人眼中,楼有刚内敛腼腆而不善言辞,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绘画道路上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姜宝林先生曾评价楼有刚“他很用功,很执着,虽沉默寡言,却悟性高,善于思索,一点就通,一通就改。他为人正派,忠诚可靠,外愚内秀,对自己热爱的学业持之以恒。”老师的谆谆教诲加上自身潜心艺术创作的品质,促使他在中国画创作中,画艺突飞猛进。
艺术创作 独具生活气息
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无论是苍茫大气的紫藤、分外诱人的枇杷,还是挺拔劲健的竹子……观楼有刚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题材大多取自人们身边的熟悉事物,通过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楼有刚用手中画笔并运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将所欣赏到的美全部呈现在观者眼前,其作品洋溢着生活的清新气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
多年来,楼有刚潜心于国画艺术的思考和摸索,持续地进行探索和创作,其艺术创作善于汲取众家之长,在继承坚实的笔墨基础上另辟蹊径,花鸟画以大写意的手法表达,笔墨浓烈率真,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韵味,山水画更是浑朴自如、气象万千,凸显现代人的审美、胸怀及追求。他说自己“从来不画重复的画,画重复的画没有激情。”他是带着激情去创作生活中有感受的物象,将个人化的细微情感通过笔墨传递给观者。
一片乡情 一份责任担当
于楼有刚而言,乡情既是一种责任,也是自勉践行的一种精神。担任萧山画院副院长、萧山美协副主席的他,始终没有忘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近年来,通过引进名师授课、举办伯年国艺大展、开展采风创作、书画家进校园等多种方式,萧山美术事业稳步发展,实现了较大提升。 对于家乡楼塔,楼有刚总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儿时,楼塔就是我的全世界。和小伙伴们在迷宫似的小巷子里戏耍、玩闹,还常悄悄跑到桑园里赏美景、摘桑果;到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抓鱼、抓泥鳅……”在楼有刚的记忆中,楼塔就是一个风景人文无限好的地方。他坦言,能有如今的成就,家乡山水田园的自然氛围和文化气息是成就他作品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画笔将楼塔美景呈现给更多的人。
因此,他常回楼塔写生,从家乡水土中汲取创作养分,用所学专长传递对家乡的情愫,多次举办艺术展览来展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此外,还精心绘制了“楼塔八景”,并为作品取名为“道林霞光、金燕佛殿、殿山仙阁、松涛遗梦、雪湾初雪、岩山雄姿、龙潭传奇、镜台晓月”。
“艺无止境,上下求索。”可以说,绘画艺术是楼有刚的全部。而渗入骨子里、隐藏在思想中的那份乡情,更是他毕生的追求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