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 照亮前行之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8-26 06:29   

杭州日报讯 当我们拿到这本书——红色的封面、金色的字体,印刻着“寻味经典·杭州党史百年经典故事”字样;当我们与先辈、与城市通过一本书、一篇篇稿件和一种叫“精神”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时:

我们会知道,历史与自己曾是那样接近;

我们会知道,我们从何而来,要往哪里去;

我们会知道,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界点,把先辈们传递给我们的信仰、文明、力量一代代传承下去,也许就是这个时代,我们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1纪念

每个人都期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今年的“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

一个世纪斗转星移,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一条堪为奇迹的“中国道路”。

在这条百年前行的路上,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杭州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历史,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值得被收集、这些事件值得被记录、这些人物值得被纪念。

作为一家地方党报,“寻味经典·建党百年杭州故事”栏目适时而出。身处这个时代的媒体人,都对这一刻的来到充满期待。我们纪念、寻访,我们思考、撰文……通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思想性的党史故事,准确、完整、客观地记录了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杭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寻味经典”,是“寻访”。回到历史现场,探究历史脉络,记录和书写那些在城市成长史上改变了发展走向、影响着万千市民生活的时刻,那些或是闪亮的、抑或是不为人所知的,但都是值得被铭记的时刻。

“寻味经典”,亦是“品味”。在一座城市的发展故事中,品读一座城市的发展基因,解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杭州人民矢志奋斗的精神密码。

在“新旧”交融中,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瞻仰者,都试图还原和重历那段“伟大的足迹”,读懂和赓续这些伟大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使命。

2征集

让杭州人民来讲历史

百年历程,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杭州的历史故事,同样应该由杭州人民来讲。

今年1月,杭州日报通过报网互动,线上线下同步推出了“寻味经典·建党百年杭州故事”征集活动。征集启事发出后,像打开了一道记忆的闸门,许多往事流水一般涌来。几乎每个工作日,我们都会收到来自读者的信件,其中有许多是老人们的手写书信,一笔一画、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光阴的故事、历史的痕迹。

“我父亲牺牲80年了,我仍保存着他当年用过的实物——筷子一般长短的秤杆、比硬币略大的秤盘,还有一只小提琴形状的秤盒,看上去就是一个精致的器物。”革命烈士董洪基之子董志伦先生来信,薄薄的一张信纸,诉说的是对父亲浓厚的思念,对党的生日的期待。

“我今年70岁,50年前参加过萧山围垦兵团……最难忘的是1974年8月19日,这一天13号台风夹带着天文大潮同时袭击新围的围垦大堤。数以千计的围垦人员水陆并进,奔赴险区抢险。共产党员全力以赴,口号是‘誓与大堤共存亡’……”一位叫庞培华的老人在信中写道:“每当想起这难忘的经历,我总想萧山能有今日的繁华,与当年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同样的时代,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却又共同印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建德退休教师章荣朝,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写作长篇小说“命运三部曲”,向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献礼。写的是小说,看的是历史。章荣朝的作品《江边人家》《龙源人家》均已出版,第三部《城头人家》也于今年6月出版。

拱墅区庞云泰老人通过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转交给栏目组一份1966年以来庞家历年购置大件物品的账单明细,购买时间、数量、价格、品牌,一应俱全。一份账单,折射的是一个普普通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折射出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

一封封书信,一头是凝聚的时空,一头是奔涌的时代。在向读者广泛征集的同时,我们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合作,搜寻准确、权威的史料,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篇章,从中选择了三十个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故事——

1922年,4位年轻的革命者在杭州皮市巷的秘密集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的成立;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子湖畔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相继申遗成功;继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之后杭州又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及精神,构成了满是烟火气的岁月,构成了历史洪流中翻腾的浪花,构成了这个国家不断奋进的百年。

3寻访

揭开历史面纱回到现场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道:“历史是一个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东西。”在我们庆祝建党100周年时,我们同样也在浩瀚的历史中探索深奥的道理和散失的内容。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媒体技术并不发达,许多历史故事的亲历者已经离去,只有书册里、档案里只言片语的记录。

如何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故事生动起来,让故事里的人活起来?这是我们寻访的难点,却也是最让我们动容的闪光点——

1922年“西湖会议”,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西湖边召开的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政策策略,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先河。

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本身未留下任何文字材料,甚至连会议召开的地址都是个“谜”。为了寻找“蛛丝马迹”,记者从西湖边出发,走访了西湖会议的每一个“可能地址”。同时,记者还找到了当事人后代的记录——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先生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这段历史;记者还找到了多位研究党史的专家——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朱健、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等人,通过他们的讲述与研究,让这段历史拂去岁月的封尘,露出它更加清晰的红色肌理。因为探寻,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被重现;因为追访,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历史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有些历史是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掩埋,而有些历史的掩埋背后则是为了革命无悔的自我牺牲。

记者在寻访解放前夕杭州地下党的革命斗争时,就找到了这样一群人,因为其斗争环境的艰巨性、特殊性,没有留存下来更多的资料。他们在战争的背后,深入虎穴。他们常常不为人知,只因他们往往甘愿将知道的一切带进坟墓,甚至自己的名字——

20岁青年叫张永,是当时杭州市立中学的地下党,曾负责抄撰了32000多字的解放前夕杭州概况资料。从联系采访开始,记者一直称张永儿子为“张老师”。直到采访结束临别前,“张老师”才告知:“我其实姓赵,我父亲真名叫赵留永。张永是他当地下党时的名字,一直使用到现在。”

家住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的马仲庆,直到奶奶莫爱云去世、钱之光发来唁电时,才真实了解了奶奶作为地下党交通员的事迹。一次次的寻访让记者多次落泪,记者在《钱塘门外春将至》一文中深情地写道:信仰,正是战火纷飞里,每个无名英雄的浪漫主义。

在寻访新四军两渡富春江时,记者看到老式台门里的秘密、听到父子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寻访杭州解放时,见到发黄的照片、在斑驳的故纸堆里寻觅苍黄;《风华激荡见初心》一文中记下了心路历程:城市日志容纳不了人世间的所有悲喜,只有尽可能打捞折射历史巨变的别有意味的记忆碎片,以见证伟大时代的跃进。72年来,我们一直不曾忘怀,我们一直在铭记,我们一直在努力。

100年的征程,30个故事,19万字,这半年,我们寻访小分队走遍了杭州的各区县市,走访了无数的当事人和学者,在档案馆、图书馆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历史,在我们一次次深入的探访和追寻中渐渐变得丰满,露出它原本生动感人的肌理,也凝结了每一位参与者的拳拳之心。

接受采访的领导、专家、亲历者们,有的年事已高,有的大病初愈,有的工作繁忙,但他们依旧倾情讲述,找出珍藏多年的工作札记和报刊资料,只为还原那风雨兼程、波澜壮阔的巨变百年。

而当这些故事从历史中走出来,在纸端、新媒体端与广大读者受众见面,努力的意义有了真实的反馈——

清明节,一群年轻的浙大学子和先烈后人一起,在于子三烈士墓前、在“学生魂”的碑文下,举行祭奠仪式。先烈后人许从平特意带上了印有《纵死不惭世上英——寻访“于子三运动”》一文的报纸,在墓前向年轻的学子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贵报2月18日《血染东南半壁红》篇章,让我很感动。”热心市民许明响写来信说,文章让他想起同样是参加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父亲,他感慨道:“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革命历史,能有一个完整的纪实,需要多方助力。这支队伍在前有阻军、后有追军的情况下,在纵横交错的封锁线上,创造了悲壮又光辉的历史。”

4征程

用青春续写杭州故事

李大钊在《青春》里说: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无论是蜉蝣众生还是宇宙星辰,再大的变化,都只是天地一瞬。而不变的,是人类文明前行的身影。

“杭州党史百年故事”告一段落,但历史的征程在我们的眼前正蜿蜒伸向远方。

时代是背景,个体则是一个个鲜活的主角。在这座城市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里,我们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些生活中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你我,或是通过创新创业改变命运的幸运儿之一;或者是从外地来到这里追梦的新杭州人的一员;或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的普通人……个人的小故事演绎成壮阔的大历史,普通人的奋斗足迹交汇成时代的进步潮流,城市的传奇就这样不断延续。

8月,“寻味经典”再启征程——推出“共同富裕·杭州π”。用青年人的视角、主张、方式,走遍杭州一街一巷、一村一镇,在山川美景、四时风物中寻找那些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故事,寻找那些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故事,寻找新时代青年如何引领别样的“共同富裕”“争当城市范例”的故事。

余光中说: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从今天起,我们把现在献给未来,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