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跳远决赛现场。记者 王建龙 摄
“虽有压力却备感荣幸”
一场成功的大型赛事的背后,是团队的精心筹办。
9日晚上10时,第一天的比赛完全结束,组委会做完现场收尾工作和复盘后,负责此次田径邀请赛场馆设施运行、运维的工程师金赞桥才得以抽空和我聊了聊。
原来,为了办好田径邀请赛,5月初,组委会的核心团队就已组建。6月中旬,组委会团队人员就陆续进驻“大莲花”,开始赛事的整体筹备和演练。
“这一次,我们在所有方面都按照国际性赛事相应的标准和等级执行,比如所有的器械都按照国际田径协会的标准进行的采购、认证和安装,又比如观众、运动员、裁判员等不同人员都设置了不同的动线。”金赞桥说,这场田径邀请赛其实就是一次全要素、全业务领域的测试。
如同人体的器官,“大莲花”内的设施设备系统复杂、规模庞大。因此,为确保比赛期间场馆内的供电供水、大屏显示、无线电信号等都有保障,共有近130名人员前期对所有设施设备进行了多轮、全面排查,并及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同时,本次田径邀请赛还从3个高校选出了400多位志愿者,以保证比赛期间每个点位有人、每个时间段有人、每个场景有人。7月6日前后,他们就全部进入“大莲花”开始了培训和演练。
“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次比赛看到了后期仍需要改进的点。”金赞桥带我看了几个“大莲花”的入场口表示,“大莲花”是从2009年开始设计的,当时部分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放到现在,其实与大型赛事的举办已有些不适应——
“比如,通过这次赛事的筹备我们发现,‘大莲花’一些进场通道的门,在安保等方面,还存在可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比如,能够体现杭州文明城市特点的场馆内的无障碍设施,特别是无障碍厕所内部,包括扶手、呼叫器等安装的位置和高度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不仅是场馆的硬件设施,组委会各业务部门间的配合度同样也需要继续磨合。
11日中午,本次田径邀请赛在“大莲花”落下帷幕。观众陆续退场后,组委会仍需要进行最后的复盘和收尾工作。站在“大莲花”的跑道上,陆春江不由感慨:“这是‘大莲花’第一次正式办赛,能在这座8万座的体育场亲自参与赛事筹备,非常荣幸也很有压力。这两天我们陆续听到了不少观众对比赛以及赛事服务的满意评价,觉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很有价值。虽然这次的比赛已经结束了,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让我们接下来能够更好地为‘大莲花’迎接杭州亚运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