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模记录杭州公交车的前世今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9 06:17   

杭州日报讯 庞培华退休前是一名公交车维修技师,他用废弃的木料、轮胎等制作成公交车模型,从红底白身的木炭车,到美国产的十轮“敞篷车”,再到之后背着燃气包的沼气车……在他的手上,杭州曾经的公交车一一得以还原。

庞培华一家三代都是杭州公交人,他的爷爷还是杭州第一代公交司机。这个故事,曾经在2016年上过本报倾听栏目(《杭州公交史》)。

2012年,为了纪念杭州公交成立60周年,庞培华决定制作公交车模。他拜访了老公交人,请求他们帮助指导。一个多月后,制作了木炭车的模型。

随后,他又进行了杭州第一辆“旅游专车”的制作,还专门到省档案馆借调该车的资料,从车身形状到车头设计,甚至连车灯都特地连接了电线。他还用废弃瓶盖、车胎、碎布料,做成了售票员、安检员的模样。

庞培华希望用自己的木工技术,让更多人了解杭州公交史。而我们也从庞培华制作的模型中,从杭州公交车的变化发展,看到时代的进步,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档案:自制杭州公交第一代木炭车、沼气车、旅游专车车模

报料人:庞培华

1961年4月26日,有五十多个单位协作、五百余人参与、历时六个多月的杭产电车终于通车了。庆祝典礼在龙翔桥的胜利大戏剧院举行。当时宣传手段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只能通过有线广播把喇叭接到大街上。会场里济济一堂,场外万人空巷,还有不少来自七堡、笕桥的农民大哥,齐聚在市中心延安路。因为这次活动的牵涉面广,交警部门老早设计了预案,市区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未到场者只能驻足停在电杆下收听大会实况转播。

会场里,当原三轮车公司经理汤森林高声说:“我们杭州也有电车啦!”会场呼声雷动。

早年的城市公交,连一辆正牌的公交车也没有,只有一些抗战胜利后,通过收缴和公私合管收编进来的杂牌车,共计58辆。而且汽油也相当缺。有人急中生智,设计了一只随车铁炉,用木炭烧气推动前进,还有人干脆在车顶上装个大煤气袋满大街跑。从消防角度来说,是很不安全的。

此刻,新电车的登场,使广大市民扬眉吐气,这不仅仅是杭州交通出行的升级,也体现了民族的崛起。

庆祝大会上的亮点,要数驾驶员代表《二百弟子赴沪上》的演讲。为实现杭州电车梦,当时由市政府牵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200名年轻人,到上海电车公司拜师学艺,力争在短期内,向上海师傅学会驾驶、维修、管理等全套业务。学员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完全参照同时代“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模式,提出外出学习不住宾馆,自带铺盖在礼堂打地铺,自垒炉灶自己炒菜烧饭。“学习期间不放假,不探亲,不受十里洋场诱惑”,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学习。当年,上海有位乘客曾在车厢意见簿上留下过一篇赞美诗,点赞学员们:

月亮还未退场/末班车的余热还未散光/头班的马达又在黎明前奏响/年轻的杭州后生/今日该如何起步奔跑?/试一试制动是否达标?/365天就是365个责任/早出场电车鱼贯而行/就像带动机器的链条/徐徐地启动/准班准点把沉睡中的城市唤醒……

新电车开通,命名1路车,上至江干下至湖墅,穿城12.5公里,沿途市民人山人海,副市长顾春林为电车剪彩,驾驶员吴益根、乘务员戴彩琴荣幸地成为电车第一班。新电车全市免费乘坐三天,并发了杭州电车通车纪念车票。

杭州的公交有今日之辉煌,与当年开拓者的艰辛付出分不开。原公交经理汤森林,在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工作,说“我没有把电车的事办好”。前辈的奉献精神和事业心令人永远难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郁葱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