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文化不能照单全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0 07:23   

杭州日报讯 日前,安吉县营盘山景区“二十四孝”雕塑中的“乳姑不怠”引起广泛争议,多数网友认为其内容相当“不雅”;景区有工作人员回应称:“二十四孝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投诉的人可能是比较年轻,他可能不懂孝。”事件的最新进展是,该二十四孝雕塑目前已被拆除。

孝,是中国传统美德。“孝”与“孝道”是两个概念,“孝”作为一种美德恒久不变,而“孝道”则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被重新赋予内涵。今天,传承“孝”的美德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对于旧时代的“孝道”则不应照单全收。亦即是说,人们质疑“二十四孝”,是从“孝道”这一层面进行质疑的,绝不可以与反对“孝”、否定“孝”画等号,更不可以等同于反对传统文化。

什么是对于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要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对于“二十四孝”之荒谬,鲁迅先生早于近百年前就已痛心疾首:“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是呀,为了凸显“孝”,就不免同时凸显“恶”,如舜“孝感动天”之前,受到他的父亲、继母、异母弟百般谋害;郭巨为了“孝”而去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年仅8岁的吴猛以身饲蚊而成年的父亲在蚊帐里安睡……“孝”到毫无原则、毫无底线、毫无人性,古人真有这么坏吗?真有这么糊涂吗?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舜的父亲、吴猛的父亲,还有郭巨这样的“孝子”,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要说“二十四孝”真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可以让我们在读《狂人日记》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小说结尾“救救孩子”四个字里所包含的沉痛。

新时代当有新孝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虽没有提到“孝”,但却提到了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友善。这些美好的字眼,都是新时代之新孝道不可或缺的内涵,比如“平等”,父母子女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比如“公正”,父母能做到“慈”才有权利得到“孝”;比如“法治”,父母侵害孩子或孩子凌虐父母皆须受法律的惩处;比如“友善”,人若有友善之心,不仅“老吾老”还会“老人之老”,不仅“幼吾幼”还会“幼人之幼”。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老龄办等部门曾于2012年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诸如“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定期带父母做体检”等等,既与时代合拍,又入情入理、知易行易。

当我们讲“保护传统文化”时,不妨以历史的眼光;当我们讲“继承传统文化”时,就必须以时代的眼光。不论是发展旅游还是传播文化,都需要下一番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工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陈东
返回